在很多诗人的笔下,秋的绚烂并不亚于明媚的春光。“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寥廓江天万里霜”,“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皆此类也。确实,与春天相比,秋的色彩,似乎是大自然用全部的生命力量造就的--春花尚且有绿叶掩映,而秋色则是草木用每一片叶子呈现出来的,因而才显得那样浓烈,那样毫无保留。
但是秋毕竟是走向严冬的,丹桂黄花迎来的终究是冰刀霜剑,因此,秋色尽管烂漫,但毕竟掩盖不了繁华背后的衰败。不像春天,草木的花叶似乎蕴含了无尽的力量,蓬勃的生命之态呈现出无可遏止之势。所以秋总是跟落日,跟暮色,跟衰老联系在一起。这就是秋色跟春色最大的区别吧!
然而在我看来,秋的衰败却是大自然的智慧。古语云“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四季的规律,是任何生物都抗拒不了的。万物在秋季展现了一年最后的华丽,就要脱去炫目的外装,转而内敛起来。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度过漫漫长冬,在冰天雪地里储存好能量,为来年春天生命的怒放积蓄力量。试想,如果草木在秋天依然开花结果,不知收敛,那么,等待着它的一定是死亡。
中国的古代先贤,就有很多人从自然规律中悟出此道,他们自己的人生,也如同四季一样,当放则放,当敛则敛。君不见出与入,进与退一直是先哲们思考的命题。陶渊明生逢乱世,明白功业难成,选择归去,终老田园,反而流芳千古;白居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也得以在凶险的政治环境中得到善终。而李太白才华高如山岳,却因为锋芒太露,最终只落得寄情山水,满腹经纶最终变为满腹牢骚,令人叹惋。
当然,内敛并不是圆滑不讲原则,而是在人生处于低谷时,一种韬光养晦的策略。遗憾的是,不但古代贤人有不懂此道理者,当今现实中也有很多人也早已忘记了做人的起码准则。所以我们的新闻中,从来不缺各种奇葩的现象--开豪车堵医院的救护通道,碰瓷不成反诬对方违规,抄袭作假却到处炫耀博士文凭。然而一时之快,换来的却是自身及家人的长久之痛,也不会得到任何人的同情和怜悯。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只是在秋凉时,我们要学会借几分凉意反思自己,以便把未来的道路走得更坚实,更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