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谈恋爱也不例外。我相信不少人一直单身并不是个人硬件条件或者品德上有太大的问题,就是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没法解决:身边缺妹子/汉子。于是,这其中有一部分人选择了从好友中发展对象。如果有喜欢看情景喜剧的朋友,就会发现像《好友记》中的 Monica 和 Chandler 这种好朋友修成正果的,不仅在情景喜剧中常见,在现实生活中也常见。
还有一种情况是女生把一个男生当朋友,有了友谊才发现,男生是对自己有意思。这类的案例知道的多了,就会总结出「男女之间没有纯洁的友谊」或者「只有越丑的友谊才越纯洁」这样的结论。
这样的话真的有道理吗?男女之间真的没有纯洁的友谊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间,让我们先了解友谊和爱情分别是什么以及两者的区别,看看《亲密关系》这本书是的答案是什么。
男女之间到底有没有真正的友谊?
从大方面来看,友谊也归属于亲密关系的一种,界定亲密关系的六个维度:了解程度 (knowledge)、关心程度 (care)、相互依赖性 (interdependence)、相互一致性 (mutuality)、信任度 (trust) 以及忠诚度 (commitment ),友谊和恋爱、婚姻都具备,而且相当一部分具有稳定感情关系的伴侣们,是从好朋友发展过来的。他们的关系变化是符合阮琦老师所从陌生到普通朋友,再到好朋友,直到最后的伴侣这一过程的。
也就是说,爱恋相比友谊,在构成要素上,是更多的。首先说一说争议最多的异性之间的友谊和爱情。在书中,作者是这么解释两者的区别的:
异性之间的友谊一般也不如爱情那么激情澎湃、忘我投人。所以,友谊一般比爱情承担的责任更少,情感强度更弱,排他程度更低。并且和爱情不同,友谊一般并不存在性的亲密。
那么爱恋比友谊多了什么呢?书中这么写到:
浪漫的爱情还包括对伴侣的着迷、性的欲望和比友谊强烈得多的排他性的愿望。爱情关系还有着更严厉的行为标准;对待爱人应该比对朋友更加忠诚、更加愿意伸出援手。调节友谊的社会规范较之爱情关系的规范约束力较小,友谊也更易于解体。此外,朋友不太可能会公开表达正面情感,他们在一起相处的空闲时间一般也比情侣要少得多。
总的来说,爱恋相比友谊,是一种更加亲密的关系。除了情感的投入程度、加入了性等因素之外,两种关系在排他性的强弱区别,是区别友谊和爱恋的重要因素。这一点,电影《七月与安生》中男女主角之间微妙的关系,便是很好的说明。而这个例子也引出了一个问题,当女性面临友谊和爱恋冲突的时候,女性并不是会选择爱情,守住当前的友谊似乎是一个更好的选择。这其中的原因是,书中没有提及,改天有看到了再说。
看完这个,回到问题上。男女之间其实存在着真正的友谊,并且这种友谊和同性之间的友谊没有任何区别。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对于一个同性恋来说,异性之间的友谊是纯粹的,而同性之间可能包含了爱恋的因素。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异性之间的友谊(在异性恋的前提下)能否存在并且维持,主要是看爱恋的因素是否产生。双方中有一方在相识时心里就有爱恋的因素,那么发展友谊只是为了爱恋的亲密关系做铺垫,最终目的是爱情。两人志同道合在一起,那么他们的目的便是友谊。
所以,友谊还是有的,只是看拥有它的人,会不会变。
而且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爱恋具有强烈的排他性,所以人的一生中,可以同许多不同的人发展友谊,却不能同时爱恋许多人。在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自己有三五知己,时不时的能一起谈谈心,有些话憋着不找人说可真难受呢。虽然你能在网络上看到各式各样褒奖「孤独」的文字,但首先,孤独和独处时常在论证孤独是好的时候被混淆了。对于孤独和独处的区别,书中是这样写的:
在完全独处的状态我们通常也能感到满足。相反,当我们想拥有自己当前所没有的那种与他人更多、更亲密的接触时,就会产生孤独感 。因此,如果你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很淡漠,即使你身边有很多人或者你在 Facebook 交友网站上有许多“朋友”,你可能也会感到孤独。
也就是说,孤独和独处最重要的区别便是,孤独感是否存在。而孤独感是否存在,取决于人们对当前社交状况是否满意。如果满意,那么自由自在的一个人做事,那只是独处;如果感觉到自己没几个朋友,而且不满足于现在的社交状况,那就是孤独。
孤独并不是一个适合拿来装逼的标签。真正的孤独,内心是痛苦的,而不是独处时的波澜不惊。
更糟糕的是,孤独真的会让人上瘾。而这种上瘾,并不是困于孤独的人主动索取的。
如果人们感到孤独,他们的生活就会了无趣味。他们在对待他人的消极态度上表现出的苦恼和绝望显而易见。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孤独者所怀疑和讨厌的人往往恰恰是他们要向之寻求接纳和尊重的人。可能导致的结果是,他们的人际交往通常单调沉闷、迟钝乏味。孤独者对别人的话语反应迟缓,不会询问任何问题,从他人不带恶意的话语中却能品读出拒绝,所以与孤独者聊天没有任何乐趣。此外,他们不会进行太多的自我表露;他们的谈话通常淡漠肤浅、毫无意义,所以他们很难形成他们所渴望建立的亲密关系。
所以,孤独并不是一种好的人际交往的倾向。它就像病毒,蚕食宿主的人际关系,最终达到破坏性的结果。而且孤独并不是孤独者逃避决绝解决问题的借口。不能因为说我享受孤独,我喜欢孤独,继续让孤独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
其实,解决孤独很简单:
要克服孤独,我们就应该寻求新的友谊,而不是爱情,尽力使自己显得友好。如果你现在正处于孤独,小心你自己的任何乖戾、自我挫败态度。你是否开始认为人们一般都是自私的、浅薄的和没有爱心?这种消极的人生观几乎肯定地会降低你的魅力,并且会变成自我实现的预言:你所期望的也许正是你所得到的。的确,如果你能采用更积极的方法——关注他人的优秀品质,期望他们愉悦友善,并且耐心地承认友谊的建立需要花费时间——你就可能会享有与他人更有价值的交往。
都在谈恋爱,那么爱到底是什么?
对于爱情是什么,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甚至爱情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并不需要明确的定义,他们懂得作为游戏的爱情是怎么运作的,然后以高级玩家的身份,加入游戏,征服一个个猎物。
但对于一个有求知欲的人来说,爱情并不是不可言说的,充满了神秘和感性的变幻莫测。对于什么是爱,书中引用了经典的三角理论解释:
爱情的第一个成分是亲密 ,包括热情、理解、沟通、支持和分享等爱情关系中常见的特征。第二个成分是激情,其主要特征为性的唤醒和欲望。激情常以性渴望的形式出现,但任何能使伴侣感到满足的强烈情感需要都可以归人此类。爱情的最后一个成分是忠诚,指投身于爱情和努力维护爱情的决心。忠诚在本质上主要是认知性的,而亲密是情感性的,激情则是一种动机或者驱力。恋爱关系的“火热”来自激情,温情来自亲密;相形之下,忠诚反映的则是完全与情感或性情无关的决策。
但显然,在实际中,能碰到三者兼备的,真真的凤毛麟角。在三角理论中,这三者非常充足的爱情被定义为「完美之爱」。完美之爱看起来很稀缺,并不是因为人们很难做到三者充足。我想,在亲密关系建立初期,是能享受到完美之爱的。但之后,完美之爱便成了稀缺货——短时间很容易做到,但却很难坚持。
完美之爱更像是「浪漫之爱」和「相伴之爱」的折中。浪漫之爱有着强烈的浪漫气息,多出现于亲密关系建立初期,但它缺乏忠诚;相伴之爱有着浓厚的亲密和忠诚,但却激情不再,是大多数亲密关系稳定之后的表现。处于天平两端的是浪漫之爱和相伴之爱,居中的是完美之爱。但是,天平并不总是能平稳的居于中间,最终会偏向某一方。
知道了什么是爱之后,接下来最大的疑惑,当然是怎么获得爱了。但这里说的爱,准确来说,应该是指激情和吸引力。也就是说,展现自己的吸引力,让对方感受到爱恋的激情,是亲密关系的必经之路,也是无法跨越的门槛。虽然相伴之爱少了激情,但这不意味着,亲密关系的构成就可以少了激情和吸引力。在亲密关系的初期,追求者要做的,便是唤醒对方内心的激情和吸引力。这两种情感因素并不是虚无缥缈的,它有确确实实的生理依据,那就是不少影视作品所提到的心跳加速,小鹿乱撞之类的。
而且有意思的是,就算我们知道自己心跳加速是有其他原因,比如恐高的人站在高处,但如果这时候有一个人出现,那么对他更有感觉。
如果你发现女神对你老是爱理不理,那么,带她做一次过山车海盗船,或许能够唤醒她内心的情感。这当然是让女生心动,即心跳加速,从而唤醒的套路之一。当然还有不少的套路,比如达康书记攻略欧阳菁,用的是一袋海蛎子,通过这一袋海蛎子,欧阳菁看出了李达康的诚意,从而被他所吸引。
也就是说,不少人(比如我)连恋爱的门都没能进去的原因就在于无法产生心跳加速。有的人试图用「感动」的方式追女生,但如果用唤醒来解释的话,感动无法唤醒吸引力。确实,每个女生的点不一样,也正是这一点,才验证了匹配和相像在很大程度上是是正确的。匹配度高,三观兴趣相像的人,更容易找到她的点,唤醒她的内心。
虽然知道了唤醒是打开亲密关系之门的钥匙,但是有一点,是《亲密关系》中没有提及的,那就是所谓的「女人心,海底针」。这一点在阮琦老师的书中也有提到,尤其在处理感情这种感性的事情上,男性会理性思考,理出个头绪,然而女性却跟着情绪走,琢磨不透。对于这件事,阮琦老师给出的答案是,既然妹子的心境是不断变化的,那么判断她的心境是否适合出招还是等待,那就是汉子们必须学会的技术了。没有合适的时机,强撩只会留下坏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