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播出过好几档关于传统文化的节目,从刚开始的《朗读者》到如今的《经典咏流传》这里面跟我隔了一重又一重。
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初进职场一年,在自己的世界里思考着语文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如何去教才能让语文课堂不那么枯燥无味。前两周遇见《经典咏流传》,开始一步步接触它里面所传达的信息。她的安排很有味道,有文学大家康震老师,有专业音乐老师廖老师,有出自浙江传媒学院的朱丹,还有跨国恋情的撒贝宁。五千年文明三千年诗韵,中国的诗词正在走向世界的道路上熠熠生辉。
唐代杜荀鹤的《小松》是他赠给自己的怀才不遇,也是北京警官夏鸿鹏送给自己的励志诗句更是他送给女儿的人生信条。只是一首七言绝句: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只待凌云始道高。可能每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曾怀疑过自己的付出与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只是一颗不起眼的小草要怎么样变成参天的大树但也许就是默默的付出与坚持不懈。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的形象正在高大,围绕在身边的也是那些有着小松潜质与能力的人,你会发现自己俨然变成了一颗可以带领众小松的大树,仍然记得那天给学生们讲这个故事是他们的表情,不明白句意的表情里暗藏着一点点喜欢。
《千字文》的故事更是被康震老师讲的通俗易懂,他是这样描述这个故事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个梁朝,开国皇帝梁武帝有一天心血来潮想要让他的儿子们练字,于是找了书圣王羲之的字来练习,发现太繁杂便让他的儿子们从王羲之众多的书贴中扣出来了一千个字,但这些字之间丝毫没有联系,他有动员他的大臣周兴肆把它连缀成了一篇有韵文的《千字文》,自此千字文变诞生了。古文里有着智慧与学识。
坚持着每天给孩子们讲一个关于传统文化的故事,但已有好多次孩子们在日记中提到说是特别喜欢上语文课。也许,上语文课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孩子们建立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让他们的心底开出兴趣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