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了“小萝卜”
文:杨庆瑞
1
昨天去了尖沙咀一趟,回来的时候,把女儿心爱的玩具——绒毛狗“小萝卜”给丢了。这个可是自从女儿断奶之后到现在,女儿每天都要抱着的,甚至晚上睡觉都要搂着睡的,现在一下子没有了。女儿难过得哭,唉,看到她这样心里还挺不是滋味儿。
我们一路走,一路玩,很开心的。但是,紧张中我们把了“小萝卜”落在了地铁上,当想起来的时候,跑回去找,只看到人头攒动,很多等地铁的人,月台前空空如也,地铁早已经开走了。看着眼前各行其是的人群,感觉好失落。
女儿潇洒地对我说:“没关系,我们再买一只吧!”可是,她的潇洒,却没有坚持多久,路上不停地提起,晚上睡觉前还不踏实。
睡着觉的时候,她在床上翻来覆去,梦里面还哭喊:“小萝卜,我的小萝卜呀!”看她几次哭醒,我都恨不得一下子找到“小萝卜”,放回她的怀里。
2
看着女儿因为失去了心爱的玩具而失魂落魄的样子,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家里养的那条小花狗。
那是一条黑白花的小笨狗,长得不大,但是很懂事。每天我早上去上学,它都要跑到胡同口送我,放学回家,它都会在门口迎接我。
后来我去外地读书了,每个星期才回家一次。那小花狗对我的感情却依然没有减少,他像一个懂事的孩子,当我每次出门的时候,它好像知道下个星期一才能见到,送我从胡同口变成了大路口,依依不舍。每次我回家的时候,它那种亲昵的劲头儿,真是发自内心的,我走到哪里,它都会跟到哪里,而且不停地在我身边蹭来蹭去。
这条小花狗,就是我感情的寄托,大人们都去忙碌的时候,我们可以一起玩耍,一起奔跑;当自己出门在外的时候,小花狗就是一份念想;等回家的时候,它就的身边是一个忠实可爱的小伙伴,是一个可爱的宝贝。
后来一个周末,我在外读书回到家的时候,看到这只小花狗,拖着病殃殃的身体走到我跟前,仍然摇着尾巴,但是它已经精疲力竭了。它拖着疲惫的身躯,在我陪伴下走进了自己的窝里,趴了下来,这一趴,就再也没有起来。
但是,从它摇尾摇着尾巴向我走来的时候,我感觉出来它是很幸福很开心的,因为,我们相处就像老朋友,是回到家不可能谁也见不到谁的,它可能也在等我。当我得知小花狗已经病了几天的时候,我伤心极了。但是,我无力回天,眼睁睁看着它趴在窝里嘴巴贴着地,眼睛慢慢地一张一合,一张一合,一张,再一合,没了气息。我喊它,弄它的耳朵,扒它的嘴巴,甚至像抬起它的头、它的身子,但是,都没用。我抚着它无助地哭,哭得稀里哗啦,最终也只是感觉到它慢慢变冷。
我跟着父亲,把它埋在了一棵大树下。从那以后,家里面再也没有养过狗,看到狗,我的脑海里依然能想起那只黑白花的小狗,仿佛看到它依然摇着尾巴向我走来。
3
孩子,在离开妈妈的怀抱,逐渐开始自己独立的过程中,对妈妈的依恋仍然存在。这种依恋和爱,在离开妈妈怀抱后无法时时得到满足,替代的人、毛绒玩具、小动物、手感舒服的衣物等替代者便成了满足自身的好的载体。这些载体会随着年龄增长变幻出不同的花样,有的会被放大,有的会缩小,有的会被压到潜意识里去,有的也会消失。
每个人的童年里面,或者是很特殊的时间段里面?必定有一个记忆深刻的、最喜爱的东西,这个东西无人能够替代,也没有其他的事物能够替代。
跟一位商人吃饭,曾经跟我聊起,他最喜欢的,就是吃炖茄子。茄子不是切的长条,也不是切着碎末的,而是要切块儿,块儿要大,一定要油烹过,放上调料和水,用大火烧开,小火炖过,然后细火慢煨。烂熟后,慢慢的品,慢慢的吃。他说没有比这样吃更好吃的菜了,菜里面只有茄子儿,这一道菜他最开心吃到,他觉得美味,哪怕《红楼梦》里介绍的烧茄子都不如这道菜好吃。可是每次吃,虽然是他要求的,指导如何做的,也是出自大厨之手,他都不满意,觉得稍差一点点意思。
我说他,这烧茄子一定有故事。他说是,是他小的时候,跟着自己的一位亲人,出去闯。走南闯北,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有一次,他们身上的钱花完了,什么都没有。当他们饥饿难耐的时候,用身上,仅有的一点钱,买了几个茄子。他的那位亲人在住处,就这样为她做了一顿茄子大餐。当他吃过之后,觉得那顿饭最好吃的,虽然只有茄子没有其它任何东西,他吃得津津有味。这道菜也就成了她记忆深处最美味的东西。
听完他的故事,我跟他说,这个美味的茄子,是你记忆中的味道。后来所有美味的茄子,都不会比得上那一顿吃到的。他笑而不答,拿着筷子对我说:“来吃茄子吧,这个也不错,我还是吃不够。”
4
军旅歌手,山东老乡张卫唱了一首歌,叫做《机器灵,砍菜刀》。
歌里唱了好多让我们这一代人,记忆深刻、怦然心动的东西。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玩过的游戏,票夹,玻璃弹球,看过的黑白电视,吃过的槐花,抓过的鱼,还有做过的那些糗事。
这些小小的记忆,在不同的人心里面,都有了不同的记忆,成为这一代人内心深处,或喜,或悲,或爱,或痛的记忆,深深的烙进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心里。
其实每个人、每个孩子都有内心深处关注的东西,可能这些东西就成为了他感情的寄托。我们无法去衡量这个东西在孩子心中是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会对他影响有多大。可能是当他脱离母亲的怀抱、脱离大人之后的一个感情的寄托所在,所以在他内心里面的位置和分量,是无可替代的。
5
当我们看到孩子,对待一个东西心爱有加、爱不释手时,我们可能要考虑,这个对象是不是替代了妈妈的怀抱,成了感情的寄托。一个孩子感情依托的载体,可能在成人眼中很不起眼,很渺小,甚至很可笑。
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感情,不要以为只是小孩子的把戏,如果没有把握好,可能会影响成长后的性格塑造。如果替代物被剥夺,孩子有可能长大以后,仍去追寻那个载体,以至于孩童时期未完成的过程,成为成年人的把戏。替代物将从未得到的东西,变成其他形形色色的东西,可能形状不一样,只是性质是一样的。
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自己童年时代起就已经形成的性格。如果是孩提时期用一个小小玩具就能抚平的心理的结,因为未能度过而用一生去解决,那样这个人也真的是太辛苦。
我们对待孩子也要小心翼翼,一是观察,孩子的心到底给了哪个替代物;第二是尊重,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感情寄托;第三是努力保护,避免损坏,更不要像我女儿的“小萝卜”一样,不小心就给弄丢了。
我还不知道,还没法衡量“小萝卜”对女儿的影响有多大,但是我知道,当她睡梦中哭着喊着找“小萝卜”的时候,至少现在,对她这个幼小的心灵是一个极大的创伤。
让我们维护孩子的小小的感情世界,不要随随便便弄丢了他们心爱的“小萝卜”。
我是杨庆瑞,坚持自己的梦想,相信会遇到非凡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