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调研》观察法20171125阅读日记

《设计调研》已经无数次拿起,都因为静不下心阅读不下去,今天终于看了第一小节,观察法。

  这里的观察法和我们心理学上的观察法很不一样,很像心理学中的实验法。观察法设计时要考虑四个维度:布景、结构、公开性、参与水平。

  布景就很像实验法,分为自然布景和人为布景,前者是在完全自然真实的环境下观察用户(或被观察者)的行为,后者就是观察者布置或安排的场景,可能很接近真实环境,但是其实观察者是有一定的控制的(这不就是心理学实验法的控制变量吗?可能本来这些方法就没有特别明确的界限,实验法里也存在观察,这里只是突出了观察的地位吧)。  

  结构就是指观察是不是结构化的,可以分为结构化观察和非结构化观察(这和访谈法也是异曲同工)。结构化观察(定量)就是在观察前,观察者会预订观察的框架,设计等级,把被观察者的各个行为归类到各个等级中,数据化,比如时长。结构化观察可在观察前进行预观察设计提纲。但是这种方法很多限制,你提前预设,那就是提前把自己可观察到的内容框限了,那注定能观察到的就这有这些内容(当然也是可以对一些预设外的行为进行记录的)。非结构化观察(定性)就是不做预设,开放式观察,这样有利于创新研究设计,可能可以观察到许多超出预期、让人兴奋的内容,但是对信息进行筛选也是一个有难度的事情。

  公开性是指被观察者是不是知道自己正在被观察,可能出现“观察者效应”,就是罗森塔尔效应。

  参与水平是指研究生的参与程度。

  除了这四个维度,在此小节中,有一个我不了解的店,就是POEMS的观察框架,P-People观察对象,O-Object物体,在观察过程中涉及到的、与被观察者相关的物品,E-Environment环境,M-Message信息,就是过程中可能涉及的信息,S-Service服务。书中的例子因为不是一个特定场景中的例子,显得没什么意义。我将其带入一个案例中进行分析,这样似乎好理解一些,在应用案例“上海地铁使用者需求研究”中,people是指乘坐地铁的人们,object是指地铁卡、地铁、地铁门(其实这里我有一点混淆,不知垃圾桶等是否应该归于此,暂且归于服务吧),environment是地铁站,message有指示牌、地图、路线等,service有电梯、垃圾桶、WiFi等。我认为这个框架的作用就是帮我们能在观察前整理思路,不让信息过于零散。

  除了这些,观察记录时有两个内容:1.客观的事实。2.观察者自己的想法。

  观察的分析方法书中提到了卡片法,不过不太理解具体是怎样分析的,还需从其他途径了解。

  今天终于开启了第一天的阅读和记录,我的目的是输出倒逼输入,既然开始了,以后每一天都坚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当你对未来不抱期待的那个瞬间,就像是所有的热情都被燃成灰烬的那一刻。没有理想,忘记努力,被成功狠狠的摔下马来。因为...
    张诺一阅读 4,062评论 4 11
  • 第五章:史上最大骗局 1-人到现代,还有着远古狩猎采集者的心,以及远古农民的胃。 公元前9000 驯化小麦、山羊 ...
    猫猫少爷阅读 1,729评论 0 0
  • 朋友的文章被散文板块拒稿,以前,我大概会一起同仇敌忾:“是的,没眼光!都写这么散了,哪里不是散文!”这次,我仔细看...
    柒诺阅读 962评论 5 3
  • “老妈,我们去超市买东西吧,我做大阪烧给你吃” 回家后他又上淘宝购买所需的酱料。 儿子这次日本之行收获非常大,目的...
    jasmine南京阅读 3,712评论 11 8
  • 上学时候就喜欢读书,特别是推理悬疑类的小说。在家长眼里,看跟学习无关的书都是不务正业。于是我便在有限的时间里争取偷...
    太平洋里的猫阅读 1,794评论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