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很多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的确,这不是一个听过很多道理就能过好这一生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具备多种思维模型和商业模式才能过好这一生的时代。
你需要不断反思自己,多看别人的优点,复盘总结。对此,我做了如下思考:
1.打造个人IP。在生活中,我们的家人、朋友,包括你的公众号读者也会是你的客户,他们在不断给我们反馈,让我们有持续调整自己方向和努力的动力,构成了我们在生活圈里的口碑。打造个人IP,少不了你的口碑、你的影响力。Stormzhang 说过,‘你自己就是你一生最好的产品,你的个人品牌就是你最好的护城河。’
2.学习产品思维。在商业里面,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有自己的产品战略布局:流量、利润、品牌产品。搭建高频头部流量;沉淀用户的商业场景,完成商业闭环。举个例子,罗辑思维的罗胖坚持了很多年的免费脱口秀,是烧钱的流量产品;它的得到 app,是沉淀用户付费的利润产品;而得到 app 里的每一个付费产品,就像一个得到大学,是它商业的品牌产品。具备一定的产品思维是完成商业模式不可缺少的一环。
3.重视复利效应。我们在做投资理财的时候,赚取的不就是复利带来的财富么。所谓复利效应,本质上说就是你做 A 事件,会导致B 结果,而B结果又会加强 A,不断循环。同理,在学习上也是如此,你学得越多,你就越厉害;你越厉害,你学到的也就更多。从提高学习利率、刻意练习,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用理论指导实践,更加深刻理解这些思维模型。以及把执行力多落实在学习行动上。
4.关于80%+20% 这件事,其实对每个人,不管学生还是在职人而言,都是要有这个意识去做的。80% 做好当下,不好高骛远,一心二用。剩余时间在感兴趣的领域提升价值。首先做好当下的事情,其他时候利用业余时间提升自己,这点很重要。
5.年轻人不要浮躁,可以去学习下面这三种思维:
成本收益思维。这主要针对你的时间而言,无疑时间是你最有价值的资源。当然,也是一种公平的资源,只是不同人以不同方式的利用带来的效益不同。当你投入时间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一定要提前评估好投入产出比。哪怕你不能精确预估出一个价值产出数字,也要大概晓得一个上下限范围。这就是成本收益的思维。当然,对于读书阅读,每天保持就好,让它成为习惯。把投入的时间和未来的可预期收益做一个对比,然后多问问自己值不值得,而不是想一出是一出或者三分热度过后就不了了之。这才是成熟对待时间的方式。
杠杆思维。不费尽心思去认识大佬,这是因为大多时候年轻的我们,在财富层面,意味着年轻没什么资本。我们也许还没有充足的能力能够得到大佬的青睐。这时候不妨把眼光瞄准那些你认为未来可期的同龄人,或者在与你一同成长的人,然后主动“加杠杆”去投资与对方的友谊。我们唯一需要学会的,是看人的眼光。社交是你今后撬动更大事业的支点。
抗风险思维。越是处于顺势,越要警惕变化。站得高可以看见更美丽的风景,但也会摔得很惨。你所做的任何决定、行动,它们都可能会伴随着风险的产生。不要看到眼前的利益就两眼放光,不要太把自己当人看,也不要太不把别人当人看,多思考一下背后的门道在哪里,背后有多少人【牺牲】了。幸存者偏差很有必要了解,做事情用统计学的角度看待,会更加客观全面,而不会轻易被自己的感性主导。居安思危不无道理。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状态,才能在变化来临时提前做好准备,逆流而上。
自控能力十分重要,写下此文也是自己对 2019 已过 1/3 的总结与反思。
Stay hungry,Stay foolish. keep learning.
推荐阅读:
大多数考研失败的人都想通了
我们是浮躁的“自足自乐者”
怎样更深刻的认清自己
放心吧,你是写不好的,不用为此焦虑了。明白这一点有利于打消所有的妄念,回归写作的本质。如果你最后还是能完成这篇文章,那么你就已经有一个收益---你用最小的代价,体验了一件事情是如何完成的。
《槽边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