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做了一个OH卡个案,一位女士的丈夫患癌症晚期,很恐惧,内心很不安,不知该如何面对,在丈夫面前、孩子面前、双方的老人面前,应该是以何种状态去面对?她感觉到了丈夫的恐惧,可她同样恐惧,在咨询过程中,她与卡上的另一个自己对话,卡上积极乐观的自己与惶恐不安的自己对话,渐渐地让自己的内心积蓄了一些力量,不安的心绪也平复了不少,她也慢慢明晰该怎么做了。
这位女士可以说是遭遇了人生中的巨大困境,深爱的相互依靠的丈夫患重病,不知还能相伴多久,而家中上有老下有小,身上的担子忽然变得更重了,她希望能处理好一切,安排好一切,于是积极地面对,首先面对的是自己的情绪,主动寻求心理咨询。然后从容面对所有亲人,所有事情。
最初她也在问“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我付出很多,努力生活,没做过坏事,好不容易拥有幸福的生活,为什么老天对我这样不公?愤愤不平,悲伤,恐惧,忧郁甚至是绝望的情绪纷至沓来,越问为什么,可能越难过,越抑郁,越绝望。好在她接着问了“怎么办”,然后有了一系列积极的行为。
张国荣患抑郁症之后,忍受病魔的痛苦折磨,他一再问为什么?我一生未做坏事,为什么我会得这样的病?为什么我要这么痛苦?他一直都在问为什么,只会让自己觉得自己是个可怜的受害者,无力对抗命运的安排,最终限入绝望,导致自杀,真是让人惋惜。
蔡康永在他的《蔡康永的情商课:为你自己活一次》中写到的那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他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问“为什么”会让人迈向绝望,而问“怎么办”比较可能一步一步迈向希望。
一个原始人妈妈,带着她八岁小孩,到河边去喝水,正喝着,水里蹿出一条鳄鱼,就把小孩叼走了!妈妈吓呆了,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小孩消失在翻滚的河水中。
如果你是这个妈妈,你会怎么办?
可能会跳入河中寻找孩子,然后也被鳄鱼吃掉。
可能找不到活着的意义,然后自杀。
可能不停地问为什么,直到变成个疯子。
可能失魂落魄,最终回到部落,她会倾诉,其他人会“安慰”她,或督促她干活,回到正常生活轨道。她要多问几个今后“怎么办”才能恢复活着的动力与希望。
部落的其他人因而知道了到河边喝水会有危险,于是想办法规避风险,取水回来喝,在河边少停留等。这也增强了这个原始部落的人的生存能力。
其实这个故事跟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失独母亲”挺类似,中国有很多独生子女家庭,大多把孩子看成全家的希望,失去孩子该有多么痛!有的尚有生育能力的母亲,失去了唯一的孩子之后,拼命地要再生一个,而那些中年或老年丧子丧女的母亲,有的可能一直在问“为什么”,不肯面对残酷的现实,承受不了沉痛的打击,自杀或精神分裂,有的虽然痛不欲生,但仍努力问问“怎么办”,然后加入失独互助组织,相互慰藉,相互鼓励,助人助己,然后慢慢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
这样的故事可能太惨,其实日常生活中也一样,少问“为什么”,多问“怎么办”,也会出现柳暗花明的时候。
比如创业遇到瓶颈,先问“为什么”找原因,再问“怎么办”找解决办法,可能公司又脱离了困境,迎来了发展机遇。潇洒姐的创业经历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每当遇到困难或挑战时,“怎么办”给了她更多新的思路和办法,甚至是更多的激情,让公司又打开了局面,从而又能继续活着或更加壮大。
还有恋爱、婚姻中的问题,上对父母下对子女的亲子关系,在职场中与领导、同事们的人际关系等,在各种关系里出现问题时,先问“为什么”找到原因,然后再问“怎么办”积极地去处理,这些关系也能逐步改善,从而让自己感受到更多的幸福。
那位找我做OH卡咨询的女士,如果她只问“为什么”会怎样呢?问老天、问大地、问上帝、问佛祖,都不能得到答案,只会增加内心的不平和绝望,丈夫病倒了,她成了家的支柱,她如果倒了,这个家就真的陷入绝望了。
在OH卡的咨询过程中,我们经常帮助这些来主动寻求帮助的人,找到原因和解决办法。这些人也通常能更勇敢乐观地面对生活的困境,因为真实面对自己是需要勇气的。怨天、怨地、怨他人、怨命运的不公,没有任何用,有时候,问题可能就在自己身上,也有可能找不出原因,只是个意外,就像那个孩子被鳄鱼叼走。
少问“为什么”,多问“怎么办”,因为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相信,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