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的贫富差距非常大。有钱的人开豪车、住独栋的大别墅,没钱的人翻垃圾桶、露宿街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快乐、悲伤、可怜和可恨。
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是我认识最久的伊朗人。他从我们到伊朗的那天起,就给我们打扫卫生。
和大部分伊朗男人一样,他留着络腮胡,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大得多,但事实上,他和我同龄。
他每次来,都会很热情地和我打招呼,高举着手说Salam,khoob!
他一边用手机大声放着音乐,一边利索地收拾客厅、打扫客卫、投洗拖把。临走的时候总会冲着我的房间喊一声hodaakhafes(再见),不管我有没有听见,是不是在家。
如果我正好在客厅,他也会和我聊聊天。有时候说天气,有时候兴奋地拿着古老的键盘手机给我看他儿子的照片,怕我听不懂,他总是会在波斯语里掺几个蹩脚的英语或中文。
垃圾桶里丢了一双先生穿破了的皮鞋,他问我,能不能送给他。
他似乎很快乐,因为公司给他开的工资是其他地方的两倍。
阿里家的兄妹仨
阿里住在我们宿舍楼下车库的工具间里,每天的工作是搬运楼道里的大垃圾通,用来抵扣他的房租。其他时间则去外面做小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因为穷,他的孩子都没有上学。
他的老婆和所有上了年纪的伊朗女人一样,因为吃了很多便宜的垃圾食品而显得下身敦实,身材臃肿。她从来不和我们说话,只要走出他们的那间小屋,就会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
所以我猜想,对于一群喜欢在庭院里穿着短袖、不戴头巾晒太阳的女人,她多少是带着点恨的。
但是她的孩子却喜欢找我们的孩子玩。
当我们的孩子骑着崭新的扭扭车在庭院里玩漂移的时候,阿里最大的女儿就骑着快散架的滑板车来了。如果运气好,孩子们愿意交换玩具,她会和这世界上任何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一样,笑得天真绚烂。只是大多数时候运气并不好。
孩子们围着吃零食的时候,阿里的小女儿和刚学会走路的小儿子也来了。他们用躲闪的眼神看着我,意识到我不会拒绝后,才伸出瘦削的手拿东西吃。刚开始的时候他们还有点不好意思,慢慢地动作越来越快,一会儿工夫,大包的薯片就见了底。
他们的房间外面堆了一堆杂物,不是从我们的垃圾桶里翻出来的玩具,就是从我们的垃圾桶里翻出来的锅碗瓢盆。
我不确定他们和我们住在一起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
那群孩子
我最怕开车到红灯时间很长的路口,因为那里总是等着一群孩子。
车子一停,他们就过来了。不管我同不同意,他们都会拿着喷桶在前挡玻璃上喷几下,用一块黑漆漆的抹布随便擦一擦,然后理所当然地敲响驾驶座的玻璃。
大多数时候我都会给钱,有时候是5000里尔,有时候是10000里尔。
有一次,我身上只有5000了,但是擦玻璃的孩子有三个。我决定不给。三个孩子于是隔着玻璃窗开始咒骂,甚至向我的车子吐口水。
好在很快就绿灯了。
这样的事情发生得多了,不给钱的时候我也不会再觉得愧疚。
贫穷有时候就是这么可怕,轻易地就能让人生出晦暗的心思,要么卑微,要么可恨。
他们可以选择的东西很少,饥寒交迫中想要固守住善良,难度似乎也要更大一些。
可是说到底,他们和我们的距离又有多少呢?我们的优势只在于,很多选择我们都是被动接受的:饮用水是消过毒的,义务教育是一定要完成的,男女是平等的,法律是公正的……
短短一篇文章,道不尽一个国家的风土人情、沧桑变化,但也许能让你从迷雾中瞥见一隅,继而生出探究的心思。原来,它是这样的国,他们是这样的人。
波斯漫记(八):我把这辈子的肉都吃完了
波斯漫记(七):馕
波斯漫记(六):随遇而安
波斯漫记(五):周末怎么过?
波斯漫记(四):想不到的风俗习惯
波斯漫记(三):亿万富翁
波斯漫记(二):头巾的故事
波斯漫记(一):初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