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丁是专门从事园艺的劳动者,负责栽培护理园内植物工作的人,木桨是指专门从事木工工作的人,他们主要用手工工具或机器工具进行操作,也就是说园丁精心栽培护理,兰花种子变成兰花蒲公英种子变成蒲公英耳目将士把一块块的木头制作成他想要的样子。书名就很有意思,诠释了不同类型的家长不同的做法。
市面上关于教养的书籍很多,一般教给新手父母:怎样管教你孩子?怎样和孩子相处?如何让你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这本书站在更高的角度来解释为什么反对“教养”一词,作者认为教养是一种糟糕的现代发明,她更倾向于“养育”这个词,童年的主旋律就是混乱,孩子需要不断地探索和试错来成长,家长只需要提供一个受保护的空间,引导孩子从无序的探索转向有序。
人类的孩子童年时期格外漫长,所以成年人要在孩子身上投入大量的精力,我们爱孩子的原因不是出于孩子本身,而是出于我们自己,我们不是因为爱孩子才照顾他们,而是因为照顾他们所以爱他们。古语云,言传身教,身教胜于言传。孩子喜欢模仿,他会注意到父母行为的细节,孩子是通过观察来学习的,哪怕是很年幼的孩子,他模仿的是行动目标,而不是行为本身。他尝试理解弄清楚这个人想要完成什么,孩子特别善于思考不太可能发生的可能性,而成年人因为已经知道了大量关于这个世界是如何运作的信息,反而更依赖于通过已知的信息来分析问题。
研究人员发现,孩子在获取知识时,会根据不同的人和他们对这个人的感受来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或观察,或模仿或倾听。孩子们更容易相信看起来更自信的人说的话,他们可以通过倾听来学习。亲子关系中最基本的信任,比教养方法更重要。照顾者要常跟孩子讲话,给孩子读书,幼儿更有可能从熟悉的照顾者那获得信息。研究人员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指着一个相同的物体,让妈妈说出错误的名称,让一个孩子不熟悉的人说出正确的名称,通过孩子的反应来观察孩子的学习倾听习惯。。结果表明,安全型的婴儿选择正确的信息;焦虑型的婴儿,不管对错,更多的选择相信妈妈的信息;而回避型的婴儿,可能选择听取陌生人的,也可能选择听妈妈的。所以,一个稳定、安全的爱的基础要比父母说话的细节更重要。
爱玩耍是孩子的天性,玩耍是一种没有目标的活动。嬉戏打闹的玩耍,可以帮助孩子与他人互动,探索性游戏可以帮助孩子了解事物是如何工作的,而假装玩耍可以帮助孩子思考可能性并理解别人的想法。照顾者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来帮助孩子玩耍,而不需要告诉他们如何玩耍或试图控制他们的玩耍方式。因为教学是一把双刃剑,教学中孩子更愿意模仿老师,而不是自己去发现事物。
纪伯伦说;孩子其实并不是你们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自身渴求的儿女。他们借你们而生,却并非从你们而来。在日新月异的当下,孩子们长大的世界并不是我们所处的世界。为人父母,就是一座桥梁,沟通起过去和未来。园丁式父母致力于为孩子提供一个温暖有爱安全的环境。在孩子发展的明显有问题时,他们也会剪裁,但基本上是支持孩子随着内心本性去发展的。这样培养出的孩子会有健康的心理内核,也会有最蓬勃的特质风格,最终他们的外在表现会千姿百态而让人喜出望外。木匠是父母要把孩子安图纸打造成一个工艺品,但哪怕图纸设计的再精妙,父母的打造手艺,再精良都只是在塑造孩子的外在表现。为了把这一层雕琢的毫厘不差,父母必然会伤害到孩子的特质,风格和心理内核。所以,你选择做什么样的父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