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任性”?这是一个不好的词啊。
你一定会联想到在商场拼命要求父母买玩具而哭闹不止的小朋友,事事都是她对的女朋友,或者就是集宠爱于一身的千金大小姐呗。
可是此“任性”非彼“任性”。
在当代生活,很多人都已经是一个有独立思想,有自己价值判断的人了,但是平时在面对自己的老师,领导,同事的时候,你的一言一行是否是真正的你?当意见不一时,你有勇气说出“不”吗?
我们在意别人对我们的看法,甚至可以说是害怕,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不认可自己。
所以行为举止小心翼翼,营造和谐的氛围,这样别人才不会讨厌我,不会攻击我伤害我,抬高自己,贬低对方,甚至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可以满足他人不合理的要求,牺牲自己的利益。这就是讨好型人格。
现在的生活,这样的人太多了。可以说是生活是现实逼得你不得不这样,网络无限的放大了我们的言行,我们渴望自己被他人喜欢,面对领导上司,怎么开口说不呢?
2
在之前,我真的是一个有极度讨好型人格的人,无论和谁的相处过程中,真的很害怕相处不和谐,我做了这件事,他们会怎么评价我,会怎么想我,我做的对不对,他们不开心了怎么办等等等等。
其实你自己的生活,原本与他人无关。
别人的看法,也不应该是你生活的大部分。
我当时严重到一种程度,微信上发消息给别人,如果他两分钟没回我,我就开始紧张,甚至自责。
为什么不回我?
我为什么要发这么蠢得话!
他一定觉得我很可笑
我该怎么办?
紧张个大半天,结果人家回一句“不好意思,刚刚在洗澡”,心里悬着的大石头才会放下。
太可怕了,这种感觉就像是在堆很高的积木,一步一步小心试探,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它稳当,这座关系的积木,一不小心塌了我该怎么办。
当时的我时常觉得自己没用,因为无论你怎么做,他人的眼光总是挑剔的,何况有这么多的别人呢。
你察言观色,脸上总是挂着友好的笑,迎合着别人的期待活成了别人想象中的样子,乞求着别人的认可,这和乞丐何异?
一个虚假的自己,即使得到了肯定和赞赏,灵魂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安慰和满足,反而会离真正的自己越来越远。那么我想,这样的你是不会快乐的,也太辜负自己的生命了。
3
有句话说:滥好人,一副软心肠,不辨人与狼。讨好型人格的另一种表现就是滥好人形象了。无论别人要求什么都不推拒,只会一昧的勉强自己。
这个其实让我想到的是倚天屠龙记里男主张无忌的形象。
撇开大家印象中的“渣男”形象,他一生的爱恨情仇,与各类女子的萍水相逢甚至是燕尔新婚,很大程度上不是来源于自己内心真是的想法。
所以就像他对周芷若说的:“我这一生的种种,都是万事之来,往往顺其自然。当不得已处,实不愿拂逆旁人之意,宁可舍己从人。一如学习乾坤大挪移心法,是从小昭之请;任明教教主,既是迫于形势,也是外公动之以情;实不相瞒,与你订婚,是奉了义父之名;至于光明顶弃婚,又是为赵敏所迫。”
张无忌一生种种,爱慕他的女孩子这么多,遇到大小事,他往往都是先考虑别人的意愿感受,大多接受,哪怕违背内心真实想法。这也是他一生爱恨坎坷的原因之一。
答应了别人所有的意愿,往往自己总要受点委屈。
把别人的感受当做生活的全部,别人的想法是牵动你情绪发展的指标,这多么难受。
长此以往,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身份活着?
无论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是老师,领导,长辈,都没关系,去学着拒绝,学着反对。当他们一本正经的和你说一个很荒谬的理论时,你就可以站起来说“不对!”当他们说一个你完全不同意的看法时,你也有权利也应该有勇气去表达自己的观点:“我认为不是这样。”
不用觉得这样说别人会不会不高兴,觉得愧疚。
“愧疚是最大的负能量。”
4
是时候摆脱这种状态了。
《奇葩大会》里蒋方舟一段自我解决的方法我觉得很好。
她发现了自己是讨好型人格后,觉得世界观都崩塌了,甚至一度怀疑自己二十多年的人生过得是否是正确的。
于是她把自己孤身放逐到陌生的东京,没有工作,没有语言基础,没有任何社会关系。从而与人的交往便会少,也很少上网,因此不会在乎网上对自己的评价。
在东京的一年,她看书,看展览,写日记,慢慢地,这就像是一种无形的治愈。
这是一种远距离观看自己的机会,从很远的距离去看待自己的生活。她发现现代社交网络的环境,其实是放大了我们被人评价的范围。因为我们在网上发布的一切言论,都有一种期待,期待着别人给我点赞,期待着别人给我认可。
这种被人喜欢的需求被放大了,真实的自己也被覆盖了。从而对真实的自己感到很陌生。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在实现这个价值的过程中,无论你是怎样的争取,起码你还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仅仅去营造一个被人喜欢的人设的话,那些欣赏你的人也只是依附于你的表面而已,你的灵魂深处仍然是孤独的而不会满足。
希望别人欣赏你都是欣赏你骄傲的姿态,而不是你拼命矫揉造作出来的样子。
我觉得“愧疚是最大的负能量,任性是被低估的美德。”这句话非常适合当代的人们。
摆脱“讨好型人格”,做回真实的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