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读到这一句孩子是世界的,我突然明亮了。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经历着父母不断地为了生一个男孩而颠沛流离的生活。
长大了一直听到父母说养儿防老,生儿子是为了老年的时候有人照顾,生女儿总要嫁人的,不能在身边。所以尽管被计划生育管制者,还一定要冒着风险生了我弟弟。
在古代,男孩就是生产力。男孩多意味着家里干农活的更多,产出更多,所以生育是为了繁衍子孙后代,满足人们的繁殖需求。我们也从未从精神层面考虑过,孩子到底是我们的什么。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但他们却不是我们的附属品。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是我们生的,他就应该听我们的,但其实从孩子很小的时候,他们就有自己的想法和灵魂,他们都想追寻自己的价值感和归属感。只是往往大人嫌麻烦,怕拖累,没有耐心,就失去了对孩子的用心养护。
一盆植物常常需要浇水除虫晒太阳才能够不会死去,但即便是对待植物,针对它的不同需求,我们对它有不同的照顾方式。可对于孩子我们却缺乏这样的耐心,也不爱去了解他,而是按照自己想的那样就这样把孩子养大了。殊不知孩子缺乏我们的爱,缺乏我们的理解和呵护,才会长成我们不希望看到的那个样子。
每个人来到这个社会上,都需要为社会创造价值,我们这一生才会更有意义。然而在孩子的需要没有被满足时,他这一生都在穷尽的追求自己的需求满足之上,没有更多的精力去为社会创造贡献。
身为父母,我们的职责就是让孩子获得更多的价值感,在爱的浇灌下成长,最终成为他想成为的样子。
做一个有格局的父母,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