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来的事》讲述了哲学女教师娜塔莉的故事,原本处于平静生活的她,忽然间经历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事,在负面情绪袭来的同时,截然相反的生活也给了她一次思考人生的机会。该片获得2016年第6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提名。
对我而言,第一次看《将来的事》,是因为对哲学的好奇;
第二次看,正处于一个浮躁中渴求平静的时刻,想看看自己的耐性,毕竟这是一部需要沉下心才能不快进看完的影片;
第三次看,则是为了寻求一些感受。就像我喜欢的民谣女歌手说的那样,在现世过的几十年,人唯一可安心去做,并一定能做得好,也应该去做的事情,就是感受。
每个人每天都那么生活着,都有自己的动力来源,只是有的不屑于去深知,有的却会悉心去探索,所以才是有的人是“生”,有的人是“活”。这部影片的主角是一名哲学女教师,对她而言,这个动力便是在大众看来不接烟火气的哲学。
哲学,使这个女人成为一棵会思考的苇草,优雅从容地生长着。她对自己的学生说,即便她的生活不如意,诸如有一个精神病的母亲、丈夫搞外遇、被出版社背弃,她仍旧为自己是一名知性的女性而感到满足。哲学,使人产生对真理的叩问,在一步步逼近真理的同时,收获的会是醍醐灌顶般的心灵顿悟,当她和学生们坐在郁葱的草坪上讨论真理如何被验证的话题,一股神圣的气息就不可名状地出来了。哲学,使人充满无尽的想象力,进一步收获由想象所带来的快乐,正如她在临近片尾授课的那样,快乐在存在之前才是快乐的,一个女人正是通过想象未竟的爱情获得了内心的舒适。
然而,即便学好了哲学,你可能依旧过不好这一生,而有的时候,恰恰是因为过于沉溺于这些和现实相隔太远的思想,才迎来更多落差所带来的失望。女教师因为哲学而气质高贵,在课堂上启蒙学生游刃有余,在生活中保持个性独立,但依旧是要面对接到母亲屡次三番打来的寻死电话、在结束母亲葬礼后乘公交正感伤时撞见丈夫与情人的欢笑、被追赶时尚潮流的杂志社甩弃,和最喜欢的学生发生意见不合的争执等等惨状。
即便整体氛围因为女主角的惨境而显悲凉,但我们会发现,影片全程都很平静,几乎没有背景音乐,更别提其他电影里渲染氛围用的各种华丽乐曲了,唯一印象深刻的就是女主角和爱徒开车时放的那首悠闲的乡村音乐,但也正衬现出角色们一起去休养生息时的释然心境。而这份平静,也表现在女主角处理琐碎事情时的淡静上,诸如霸气地扔掉屋里的鲜花、在撞见小三后破涕为笑、在明白学生与自己意见不一后默然离开,以及最后和孩子们聚餐时在屋里抱着外孙哄睡的祥和。所以,要全程耐心地看完这部电影,是需要一定的平和心境的,它旨在传递一种哲学所带给人,带给生活,带给世界的一种宁静淡然,展现它的魅力。它与各种鸡汤不同的是,就像电影所阐现的那样,没有特别鲜亮的黑暗中的光明,但依旧有一股内化而生的心灵解放的神秘力量。
而当我这一次再看影片的时候,不仅感受到女主角和她的哲学的光环,更多的是在思考和感受哲学以及各种其他思想与我的生活的关系。很多时候,当我在现世碰壁的时候,我会默默地转向那些思想求助,承载他们的载体可能是某个会写作的人的富有深意的文字,可能是某个人深刻的演讲,也可能就在我自己所绘的画里。每每接触到他们,我的心态就慢慢转向平和,不再闹心于凡尘俗念,淡然处之。但久而久之,我觉得自己的灵魂软化了,而现实也被软化的灵魂牵着走了,我开始怀疑这些思想带给我的效应。它们充分开发了我对内心“我想要”的生活的洞彻,让我随性而活,觉得很多琐事都不重要,无需牵挂扰乱心情,坚信人有思想而高贵,但却让我淡化了对现世“我应该”的责任的认识,让我在处理现世问题上力不从心,虽然也是认真,但却少了几丝年轻人该有的冲劲。
毕淑敏说,人生没有意义。但这不意味着我们要停止思想,停止哲学,去探索那无法触及的人生的意义;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就那么毫无定向随心所欲地活,看着身边的人,我们也应该明白要承担起现世的责任。
想要哲学相伴,又想肩负责任,将来的事莫不可测,姑且称之为“任性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