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学习经验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态度,包括在社会学科文学、艺术、体育、课外活动等方面所强调的目标,态度被界定为一种反应的倾向,即使这种反应实际上没有发生。我们每个人都有体验过想做某事的渴望,准备好以某种方式做出反应的情感,在某些情况下,有人可能会对某个同事持厌恶的态度,但不会有言语或肢体形式表现出来,态度对行为,也就是危险行动会产生强烈影响,还会强烈影响个人所选择的令他满意的事物和价值的种类,这样的事实显示出太多的重要性。
人们通常通过四种主要方式形成态度,最常用的方式就是通过环境的同化作用,我们周围的人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我们的朋友和熟人共同持有的观点,都是环境同化作用的例子,这些态度,通常在我们还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就被同化了。
第二种形成态度的方式,也就是产生于某些种类的经验引起的情绪效应,一般来说若某一个人在某一特定关系中获得满意的经验,那么它就会对该经验的的某些内容或方面产生偏爱的态度。
形成态度的第三大常见的方式就是创伤性经验,即产生过深刻情绪影响的经验,因此,由于一次被狗咬过的经历一个年轻人可能在一夜之间对头产生巨大的恐惧感。
第四中形成态度的方式,是通过直接的理智过程,在某些情况下,当我们了解特定行为的含义时他们分析出特定事物或程序的本质时我们就会获得一些经验。
因此对于学校来说,学校应该尽可能的改善和控制学校和社区的环境以促成所期望的态度。其次,是学校要为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以所期望的方式行动并从中获得满足感。
显而易见,没有什么方式能强迫人们持有不同的态度,学生态度的转变源于其观点的转变,而观点的改变,或者源自对情境的新洞见,新知识或不满足感,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就要为学生提供这种让他们获得知识和满足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