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阳光大好,出卢家沟我骑车沿着红军路一直东行。
没骑多远就看到一个大大的广告牌,上写:“十里桃花”,还有指示箭头。我顺着箭头指引下到红军路北侧下面的一条小路上。这是一条沿着小河蜿蜒曲折的水泥路。我看到水流湍急,鸥鸟嬉戏,掏出手机拍个视频,鸟儿惊飞,只有河水依旧在流。
我顺着这水泥路一直前行,走到一家农户门前刚好看到有位大姐在洗衣服。
“到十里桃花还有多远?”我上前问路。
“快了,你骑车子直行十几分钟就到了,还有三公里。”那姐用手指了指东南方向。
“好,谢谢。”我心里有底了。我一直向着东南方向骑去,十几分钟后骑到了一个叫高家岭的小村庄(后来问人才得知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钢结构门脸,上方的名字已经不知被谁撕了去,只剩下光秃秃的龙骨架,显得单薄而另类。两翼广告牌上做着煽情的宣传:“发展乡村旅游,实施乡村振兴。”大红字很醒目。右侧喷绘上画着十里桃花景点的效果图:小河环绕,桃花盛开,溪流潺潺,曲径通幽,让人心生向往。左侧喷绘印的是图片:自助厨房,郁金香,小河荡舟,湖中戏水,夭夭桃花,灼灼其华。看着图片,想想情形,真美呀。我忍不住骑车进了去。
我把单车支在停车场,独自沿着一条用五色轮胎做路沿的水泥路,缓缓进入景区。错落有致的桃树有些竟然已经开花了,我有些惊讶,走近一看原来是系在桃树枝上的塑料花。这得多大的工作量啊,有位游客看后惊讶道。实际上就主路前面有十几颗桃树系有塑料花,随处可见的桃树还是原生态的刚刚萌芽儿。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桃园的小路有很多条,都是用方砖铺就,方砖间隔十公分左右,游客可以走过来,跨过去,自由地欣赏每一处美景。景区内挖有沟溪,溪流潺潺,拱桥勾连,石块铺就的溪床,尤显水清。沿溪水岸遍植桃树,水漾树影长,树倒溪水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携佳人双登石桥,赏月观花,水清花艳,花开水流,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咦,想想都觉得美好。可惜花期未至,佳人有约,桥单水瘦,一梦黄粱而已。
看小桥边的那两条龙多带劲,通体碧绿,张牙舞爪,昂首怒对苍穹,平视笑看人生。
在景区的东北角有一个舞台,上面铺着绿地毯,平平整整的,后面立着一面硕大的钢骨架,正中偏上的位置写着“十里桃花”四个大字,右上方和正下方两枝桃花,可能久历风吹雨打,颜色变成了白色。那字,那花仿佛在向游人述说昔日开幕时的辉煌与隆重,喜庆与热闹。
离开舞台往西北走,看到一水塘旁有两个中年妇女正挥舞镢头挖地,栽树苗。我走上和她们攀谈起来。
“大姐,这桃花啥时间能开啊?”我首先打开话匣。
“早呢,要到清明节前后吧。”她俩一边栽树,一边回答。
“嗯,是早呢,哎,你们栽的啥树苗?”
“葡萄树。”
“这土地是流转的吗?一亩地多少钱?”
“是啊,一亩地五百块钱。”
就这样我们打开话匣亲切地交谈着。她们越说越多,让我了解了好多东西。
原来这“十里桃花”景区去年才开始运作,流转了附近村民上百亩地,一年一亩地给村民五百块钱。流转前村干部们说失地的村民可以在景区干活,每天七十。可景区哪有那么多活儿啊?一个月只能干三两天。去年景区花了十八万买了些郁金香种子,培育,栽种,施肥,的确忙了好一阵子,建成景点收门票。可收的门票钱不够投资的。今年不收门票了,也不弄郁金香了。唉!五百块钱的流转费还不够买粮食吃的呢。说到伤心处她俩有些忿忿不平。看到她们那幽怨和无助的眼神我迅速地跑开了。
国家政策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到种粮大户和致富能手手里去,可失地的农民咋办啊?小城镇建设,由村并镇,都进城?那进城后的生活咋办呢?这两位大姐不是个例,这群人很多。
唉,不想了,这“十里桃花” 根本没开,白跑一趟。我出去呀,找了好久才找到那条出村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