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离创造历史的NB1班过去刚好一个星期了,因为工作的原因,实在没抽出时间写这篇复盘文,本周唯一的假期要赶紧把心心念念的顾问任务完成了
在这里非常感恩进入了一个非常认真负责的小组,在我三次无法参与到小组的作业时,我们可爱的月月和星星也一直没有放弃我这位进度落后的小可爱,每次都有挥动他们“爱的小皮鞭”催促我跟上。
缘起双证班
和Disc的缘分源自于一个社群,在2016年的时候因为机缘巧合我发现我的朋友圈里经常会看到有人在发DISC双证班的宣传,有海报也有推文,一开始并没有很在意,因为我之前有学习过性格色彩和九型人格,也有简单了解过DISC,所以我认为这个课程的内容不需要特意去学习,从一开始的不以为然,到后来经常看到不同的人的转发,终于引发了大I的好奇心,我忍不住跑去问了当时并不熟的颖超:“经常看到你发双证班的宣传,你是工作人员吗?“当时他回答我:”不是呀,双证班没有工作人员,我是学员。”我更好奇了就问他:“你们推荐是有提成吗?要不怎么发得这么勤快呀。”得到的答案是:“我是双证班的联合创始人,没有提成的,如果你想学,我可以提供F码给你,那你报名可以有优惠。”也是因为这次的接触,让我对这个神秘的DISC双证班充满了好奇,我好奇为什么这个班的学员为什么都会自发的宣传?为什么这个班这么硬气,说年年涨价就年年涨价?为什么公众号的推文里我看到每个人脸上的笑容都那么的真诚?这份好奇这份犹豫一直到2018年我参加了双证班后,才了解了这个神秘的双证班社群。
当然,这份复盘文的主角是BEST DISC顾问认证班,实在不该多花笔墨在双证班社群上,但如果没有双证班社群给我的震撼,就没有今天与NB1班的缘份。曾经我不相信有一群人可以毫无保留、毫无芥蒂的可以互相分享、互相帮助,不相信一个社群会让人发生巨大的改变,但真正身在其中,才能了解DISC的奥妙。也由于我对于双证班社群及海峰老师的信任,听完海峰老师的答疑会后,我立刻报名了NB1班。
遇见BEST DISC
用海峰老师的话说,NB1,是一个见证历史的班级,见证了双证班如何从传统的线下认证转为了线上的认证,也再次见证了双证班双员的“丧心病狂”,2天密集式的的线上学习内容,连我这个作为DISC的老学员,都感觉到我的脑袋在嗡嗡做响,更何况是群里也有第一次学习DISC的新学员,为TA们心痛三秒种,但我感觉到大家痛并快乐着。
这里我也说一下在这次BEST DISC让我印象最深的三点复盘感想吧。
①收益非浅的DISC理论知识
从双证班之后,我自己也开始了DISC的修行之旅,接触得越深,就越能理解到DISC是很容易学习掌握,但却同时也是很难用得好的,我将课程上学习的内容开始应用到自己的工作里,认真的去观察每个人,我发现DISC的学习只是帮你打开了一扇门,但门后却是星辰和大海,每次我以为我已经非常了解和掌握时,总是能给我新的惊喜。我也更能理解到“不为别人贴标签,不给自己找借口”这句话背后的含义。DISC不是简单的将人分为四种性格,而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DISC,在适合的场合调用适合的特质,能让你事半功倍;对适合的人调用适合的沟通物质,能让你成为职场好人缘。我写到这里大家能猜测到我是哪种特质更高的人吗?
哈哈哈哈,如果你还没猜到,那就证明你可能是一个DISC的小白又或者是还没能熟练应用DISC的新学员。曾经的我是一个思维跳跃、没有计划的大I,学习DISC后我对于自己有了更多观察和调整,原来我平时老爱犯点小错是因为我的C太低,不够严谨;原来我的拖拖拉拉、虎头蛇尾是因为我不常用我的D;原来我还可以变得更好…太多的太多就不一一分享了,但最让我感觉到我的变化和成长的是,是上个月我的老板夸我说:“你的逻辑条理很清晰,目标感非常的强,我相信你能可以有更好的表现。“然后顺便帮我加了薪、升了职,你能想象一个内在的大I在工作上被赞扬逻辑条理和工作目标时,那种像中了彩票一样的心情吗?所以也希望已经学习了DISC的你说:学到的不是你的,说出来用起来才是你的。
另外,不得不提起的是亮叔的DISC理论知识课程还真的能在手机里听出了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我不得不想象一下,难道平时大I的我在上课时也是这么的戏精上身的吗?不不不,亮叔的戏不是凡人的我可以超越的,但亮叔的课的确让我再一次听出了新的知识点,感谢亮叔的激情演出。
② 眼前一亮的线上课程设计
说真的,我参加过很多不同的线下认证班、线上训练营,看到过或应用过的教学方式真的不少,但在开课前,我还是对本次课程充满了期待,因为我知道双证班社群总能创造出让我意想不到的奇绩,所以我很好奇,以任博老师这位翻转课堂堂主还能给出什么样的意外惊喜呢?
我真的没想过在十几天的假期当中,居然有一天早上8点就起床,从我温暖的床上爬到了“课室“(其实也就是从房间爬到了客厅而已),叫醒我的是闹钟吗?不,是对于这次线上课程的期待。果然没让我失望,我以为线上课程的无聊、走神、无交流、0互动,居然一个都没出现,在这么频密的烧脑课程及练习中,我再次看到了海峰老师说的未来培训的新趋势,线上课程就应该这样玩:
考虑到学员长时间学习会对讲师“审美疲劳”,所以这次的讲师团真正的展现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亮叔的“声”临其境、韩磊老师的娓娓道来、任博老师的风趣优默、相勇老师的丝丝相扣、晓明师兄的生动描述,真的是将课程内容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没有最好的个人,但有更好的团队。
互动环节也是暗藏惊喜,开课前我还在想,学员禁言的话只是老师一个人在讲,这样很容易会出现走神,没参与感,无法掌握到学员的想法和动态的情况,没想到,一个企业微信的投票功能居然这么简单的化解了这个尴尬,当然,这不是一个偶然的想法,什么时候投票,投票内容写什么,这都是需要用心设计的。
最后实操互动也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众而周知,如果只有理论讲解,没有实际演练的培训是没有灵魂的,这个本来是线上学习的硬伤,但分组成群,再配合课程中的小组讨论,课后的作业点评等,都让学员可以立即进行讨论分享,在说中学,在学中练,真的是非常妙的一个设计。
这些学到的招数正好可以解决我因为在疫情期间,无法在企业内进行面授课程的困扰,当然在这次课程上我只看到了“皮毛”,希望有机会可以向任博老师学习到更多的“筋骨”。
③ 被重新启发的咨询师思维
在春节前有一次机会,帮现有公司的高管团队做了一次DISCUS的报告解读,当时收到的案主反馈和自我的感觉评价,觉得我已经可以将曾经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企业的管理当中。但这次BEST DISC无论是在系统的功能上,还是咨询师的奥妙上,都给我重启思维的感觉。作为一个教训者,我觉得我还是能HOLD得住课程的内容;但作为一位咨询的角色,是否只需要理论知识就够了,在之前帮别人解读报告时,经常被问到一句话:“报告里的文字我都看得懂,但没有告诉我要怎么改呀?你直接告诉我要怎么改就可以了。“一听就是来自D的灵魂拷问呀,课程上任博老师说到了三个咨询师的角色:打手、医生、陪伴者,我们如果只是应用了DISC课程里学习的理论知识,其实只能充其量做一个不太称职的打手,但如何真正能做到陪伴一个企业的成长,解决到案主内心的疑问,这可能才是我们接下来要进行的修行。幸运的是,在这条修行的路上我遇到了这群”丧心病狂“的你们,陪伴我接下来”惨无人道“的修练。
文未这里说一下我写下这篇复盘时的真实心情,在写之前,我其实有思考过我是应该调用我的C写一篇正儿八经的学术论文,还是应该顺应我的I写一篇由感而发的心得文,最后我还是选择了真实的我,写出了一篇感受满满的复盘文。虽然我写的复盘未必有很多的知识点,也未必是一篇合格的复盘文,但这不是我们经常说的:“凡事必有四种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