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大一
今天上午花了两个多小时研究学院的各个专业,做了一篇“学院及专业简介”给新生,虽然不知道有几个新生会看,不停地Ctrl·c+Ctrl·v的时候,我真切的感知到,十五天后,我真的,就变成了一个大二的了。
想起来老友说,我现在的感觉和之前中学的很不一样了。就想着为这一年做个总结。
之前说过,我从来不是一个有目标的人,就连高三那一年坚持的那个城市的名字也在成绩出来通知书发给我后被重庆两个字代替。然后坚定地想着,再也不要回去,高三那样的日子,我是真的不想再经历,不想再想起了。
我身上的一切都是按部就班来的,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一切都很平静很顺其自然,好像没有拼尽全力去争取过什么,也就没有体验过努力追求时的安心和失败后的失落。
就连身边的人来来去去,我也只是接受而已。
Y说,我总是很高冷。
所谓的高冷,现在看来,只不过是胆怯罢了,畏惧做出选择,害怕尝试新事物,把自己蜷缩在角落,抱紧自己,观看别人。
每个人都需要大胆地放开自己鼓励自己从角落里面出来,总有人与你兴趣相投,找到属于自己的大团体。
大学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它让你有机会接触到许多有趣的人和事,宿舍是懒惰的温床,沉浸其中,就真的与世隔绝了。万千世界,只待做出尝试。
在兼顾学习的同时,试着在一个组织里发表自己的看法,那种自己的意见得到别人认可的感觉,比在宿舍看剧睡觉要好太多;试着登上一个舞台,那种在聚光灯下表演的感觉,比坐在台下当个观众要好太多;试着有自己的作品,文章音乐竞赛等等都好,那种自己的思想传达出来的感觉,比每天只知道谈论哪个明星的八卦要好太多。
刚大一的时候都特别迷茫,一件小事就会让人心烦意乱,特别是在离家千里的时候。
完全和之前不同的学习和考试模式会让人不适应,自觉两个字越来越重要,自己不动,周围的人会任由你结蜘蛛网出来,图书馆和通宵自习室永远都有人在学习,总有人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努力。
在大学,孤独是一种常态。
学会和自己独处,就算是朝夕相处的室友也可能会和你有分歧的时候,自己和自己相处的时候,也会想明白很多事情。
学会自己做决定,找准重心,就会更轻松,没有长远的大理想的话,就为自己设立可行性强的短期目标,一个一个地实现它。
二十岁,年纪就是最好的资本。
因为在院会的缘故,我会关注很多订阅号,或组织或个人,这些订阅号背后的小编,都是这样的年龄,他们中有的人是刚起步的小编,有的人已经做了很久,小有成就,有了自己的小编。
这一年来,朋友圈里有的人在晒各种活动竞赛,有的人在做微商不停发自己的产品,有的人是自己走过各地的足迹。
每个人都在不动声色的改变和成长,不论哪个方面。
只有你做出来实实在在的东西,你的思路才会更清晰,才能得以切实地锻炼,视野更加开阔。
大学这四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时间有限,不如浪费在自己身上。
我们,很赶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