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为:高中毕业41年后,师生聚会的实况报导(2)。作者是同学中的才女(奚韵),这里仅作转发。
永恒的记忆(二)
第二天,奎屯中学校楼前的师生合影,将是我们41年聚会的历史见证。身后的教学楼已不再是原样,岁月的痕迹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脸上。时光飞逝,岁月蹉跎。不变的是我们心心相印的那份同学之情,师生之情…
学校历史陈列室里,我们都各自找到了原始珍贵资料中的“我”,这张“教育革命小分队回校留念”的照片将是与我们生命同存的史料记载。
曾记否,宣传队,排球队。运动场,单杠下……,大家热议着学校的变迁,谈论着学生时期的种种话题,自由组合拍下了张张照片。
接下来的座谈会上,我们一边品尝着新疆特产哈密瓜,紫葡萄…,一边互相交流,倾听每个人的发言。
座谈会内容纷呈,不胜枚举……
昔日才女欧艳松的那份讲稿引起大家的强烈共鸣,许多同学热泪盈眶。之后刘艳秋同学的发言都泣不成声了。我想请欧艳松同学能把讲稿转发出来,我们大家都会细细品读一下。
当年在学校,我们学工学农学军,种水稻,拾棉花,挖地道,野营拉练途中,夜晚紧急集合,往事如烟,娓娓道来………
昔日的小号手陈德才不再吹号而会搞笑,他的说笑引起全场哄堂大笑,足见其幽默无比。
在回忆中,被遗忘的拾花能手余艳芳又一次浮出水面!
在雍爱丽大姐的倡议下,当年宣传队的演员们出场表演了,同学们送上阵阵热烈的掌声。马曼华同学放声高歌,李琦同学再现小铁梅形象……座谈会的气氛引爆了!
午后的小憩,大家三三两两谈昔论今依然。
下午,从内地来聚会的同学受到了优厚待遇,感谢李书范、招子良、马曼华、丁德来、欧阳易清、王新会等同学带我们乘车观光游览了乌苏、独山子和奎屯天北新区,我们感受到了西北边陲重镇奎屯及周边的巨大变化。
晚餐桌上相互敬酒,互相唠嗑,千言万语发自肺腑。“月上柳梢头”,话语仍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