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是翻开这本书,会发现它其实分两大部分,前面专门讲10-11岁,也就是童年的尾声。后面讲12-14岁,这是青春期的初期。在不同的阶段,孩子的需求和问题都不太一样。作者在书里列举得非常详细。但我看完以后,觉得这些零散的条目,其实可以总结成三点,那就是“一个变化,两种关系”。
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从10岁到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巨大改变。我们要了解孩子,首先就得搞清楚这些变化,这是最基本的。
然后,我们再还原到具体的场景中,去看这些变化在关系上的表现。孩子生活的场景,主要是两个,一是家庭,二是学校。把两个地方的关系处理好了,那孩子的成长环境就算打理好了。
第一部分
我们先来说变化。
按照英国的教育制度,10-11岁的孩子,基本是小学五六年级,马上就要升入初中了,这跟中国的情况差不多。可你要是走进一个六年级的教室,会发现学生们的差别太大了。有的高大魁梧,看起来就像十几岁,有的矮小瘦弱,跟七八岁的孩子没两样。而不同的生理发育速度,也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直接影响。
发育早的女孩,会发现自己的身体正变得凹凸有致,并且迎来了月经初潮。她们可能会觉得尴尬,会编造各种借口,逃避体育活动,免得被注意、被笑话。在发育期,女生的情绪容易波动,她们会在同性别的伙伴那里寻找认同。所以你会看到,这个年龄的女孩儿,开始有了自己的闺蜜和小团体。
男生的情况就不太一样。他们会把精力发泄在各种体能活动上,在运动中寻求认同感。在这个过程中,男孩会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变化和反应,并且相信自己未来会长成一个强壮、高大,并且有性能力的成年男性。所以,面对这个年龄的男孩,你可不要嫌弃他们总是一身臭汗,这是他们建立自己男性自信心的方式。
需要提醒你的是,在正式迈入青春期之前,孩子可能会出现奇怪的“复古行为”。他们好像突然退化到了更小的时候,总是去看小时候的照片,玩小时候的游戏,看很早以前的故事书。
但你不用担心,这种奇怪的行为并不会持续太久。很快,他们就又会投入到跟自己年龄相符的活动中了。这就像我们在面对一个难题时,会稍微做一下心理建设,给自己打打气。对于孩子来说,重新体验下小时候的安全感,也会让他们更加自信地告别童年,走向青春期。
等孩子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从小学升入中学,从儿童期进入青春期,“性”就会成为一个格外显眼的变量。性好奇、性冲动和性焦虑,会强烈地影响并刺激着青少年。
虽然有些孩子会更早熟,但大部分孩子都是在12-14岁开始进入青春期的,他们在性特征上会越来越像大人。女生开始有月经,体型轮廓也快速变化,体重急速增加。男生会迎来第一次射精,通常一开始是梦遗。他们开始长出体毛和青春痘,体格变得强健,声音也不一样了。这些陌生的生理状况会让他们变得有些笨拙。
12-14岁的孩子刚刚告别了童年,但又没有成年。在这个阶段,他们的身体好像失控了,变得特别陌生。与此同时,他们的情绪也会一波三折。对于这些生理上的变化,他们的态度从否认到困惑,接着是担心害怕,后来慢慢开始了解,才放下心来,最后也会感到庆幸开心——自己终于长大了。不过,这些感受有时候会混杂在一起,让他们既骄傲又厌恶,既兴奋又担心,他们渴望被了解,又不想被了解。这些强烈的冲突,会让他们焦虑不安,产生心理压力。
对青春初期的孩子来说,释放这些压力的方式之一,就是自慰。但在感受到欢愉的同时,很多青少年也会产生罪恶感。不过,这些罪恶感与其说跟自慰行为本身有关,不如说跟性幻想的内容有关。这个年龄的孩子对性的想法一般是有侵略性的,有可怕、邪恶的一面,青少年们对此并不熟悉,因此会觉得困扰。
自慰是青春期初期的正常现象。但如果青少年过度沉溺其中,家长就要注意了。我们已经知道,自慰是青少年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过度沉迷于感官刺激可能是一种征兆,表示孩子可能在逃避现实。他们也许是不敢尝试跟异性沟通交往,也许是在尝试中遇到了挫折,所以选择退回到自己幻想的世界里,用自己制造的生理快感来对抗心理上的压力、焦虑或者恐惧,而不是在真实世界里跟别人建立真实的关系。这时候,家长就得想办法让孩子意识到,压力确实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得到释放,但问题并不能因此被解决。
除了自慰,家长可能还会发现,青少年开始思考自己的性取向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甚至会担忧自己是不是同性恋,并因此感到焦虑。
比如,书里就提到了一个14岁的男孩约翰。从行为上看,约翰喜欢父亲,讨厌母亲。这让约翰怀疑,自己也许更喜欢同性。但跟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沟通几次以后,约翰发现,困扰他的,其实是他对女性身体的欲望。
12岁的时候,约翰看见一个餐厅服务生轻浮地摸了妈妈的臀部,这让他既嫉妒又愤怒,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对妈妈的渴望。这种莫名其妙的欲望让他心烦意乱。为了避免对她表达出热烈的情感,他开始刻意远离妈妈,甚至朝她发脾气、骂脏话。当然了,在咨询师的帮助下,约翰的问题最后顺利解决了,他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更合适的对象上,也就是身边的同龄女孩。
确定性取向,是形成自我意识的关键步骤。青少年是否对同性恋感到困扰,困扰的程度如何,与家庭的态度和文化都有关系。这个时期的青少年本来就不确定自己会受到哪种性别的吸引,因此家长不能低估这些因素的影响。
当青少年透露出自己在取向上的困扰时,父母既不要大惊小怪,也不要过度漠视,可以用自然开放的态度,倾听孩子的忧虑,帮助他们了解即将面临哪些重大的煎熬,适时地提供支持并尊重他们的选择。家长对孩子有一项基本的责任,就是让孩子诚实地面对自己,即使成为和爸妈完全不同的人也没关系。
青春期的孩子总是有数不清的烦恼,也会犯下莫名其妙的错误。在处理内心的情绪问题时,他们也许会偷窃、酗酒、暴饮暴食或者厌食,发生乱七八糟的性关系。这些问题行为背后,其实都有不同的潜意识动机。比如,偷窃背后藏着悲伤和自责,喝酒是为了逃避问题,不吃东西能让他们获得一种控制感……当然,我这里说的只是一些案例的情况。如果想要确认某个问题的根源,还是需要专业的心理治疗师跟孩子深入沟通。
总之,在成长的路上,有些错误和苦头,就是绕不过去的。想直接为他们扫除障碍把路铺平,是不可能的。父母能做到的最好的程度,就是始终站在孩子身后,陪着他,爱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