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略的无用与伟大
战略其实这个关键词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有上千年的历史,在人类无数次争斗之中,战略厚重的内涵不仅仅承载了旧世界的兴衰,还带领着新世界的前进。从我们的《孙子兵法》到西方的《荷马史诗》,千年来战略始终与战争紧密连接,因为战争是形式最激烈也最纯粹的竞争,取胜利益巨大,失败则无法挽回。所以人们对于战争是穷尽资源、全力投入和充分准备的,在这样的条件下战略才具备了创造的价值基础。所以无论是西方的诺曼底登陆还是我们赤壁之战,各种战略展示出了人类智慧的精妙和扭转乾坤的神奇。在商业世界中,战略概念只有50多年历史,还是非常年轻,虽然我们讲商场如战场,但是还是有很多本质的不同,其一是不是你死我活,其二结果不是单纯的一方胜利和一方失败,商业战略的复杂性不言而喻。以至于战略一谈到战略这两个字眼,不免让人觉得遥不可及和虚无缥缈。特别是在信息化碎片化的快节奏时代,企业往往第一关心的问题是现阶段如何生存和如何抓住现在的风口,想要的战略也是希望要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马上运用马上出结果的战略,不然就是空虚无用、不切实际、难以落地这个是一直以来客观存在的一种声音,在中国市场更是如此,现代战略理念和咨询行业作为西方世界的舶来品,在进入中国初期就已经和本土企业的模式与思维形成了强烈冲突,从麦肯锡兵败实达到BCG否定TCL出海,洋咨询和洋战略水土不服的问题一直受到国内企业诟病,而2008年金融危机后带来的咨询行业并购潮,更让国内企业认定“医者尚且不能自医”的逻辑,更让战略这个字眼显得无比尴尬。
战略真的无用?从经验曲线的发现到波士顿矩阵的成功,从波特的五力模型到其价值链概念都帮助西方无数大企业找到自身的独特价值和竞争模式,可以说推动了整个西方经济和商业世界的重大进步,就连我们身旁的日本也因为丰田生产方式和精益生产的理念和方法也为整个世界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从而赢得了其他国家的尊重。战略是否无用,仿佛已经不需要为自身正名。
二、战略的起点和高峰
回溯历史,战略的起点在哪里?在战略还未诞生的商业背景与今天有几分雷同,19世纪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在二战结束后的30年里,市场需求的爆发和战后的繁荣为美国企业创造了一个难以想象的黄金年代,让美国一直处于跑马圈地的野蛮生长之中,相比企业的竞争,如何抓住市场增长的红利才是那个时代美国企业家关注的主题,而战略作为激烈竞争产生的产物还没有走入人们的视野,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内市场的增长已经达到顶峰,美国企业已经发展成日益慵懒的庞然大物,并沉醉于并购垄断这种简单粗暴的生长方式,从而变得越发的膨胀和低效。
这个阶段日本企业带着高质量低价格的产品开始全力冲击美国市场。美国企业家们方才如梦方醒。但是美国这个时候面对资深产品的成本比日本产品的零售价还高的现实,急迫的需要走出困局的方法路径。这个时代战略作为提升组织运转效率、系统降低成本和有效配置资源的利器才真正走入美国企业的视野,也成为美国进攻日本的“核武器”,这个时候战略也就开始诞生。
在尝到了战略带来的竞争优势之后,咨询界和学术界对战略的关注度开始陡然剧增,在此其中哈法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通过把产业组织理论与企业管理理论相结合,陆续创造包括五力模型、三种通用战略、价值链等一系列战略巨作,并且把战略定位写入《竞争优势》、《竞争战略》、《国家竞争优势》三本扛鼎之作中,奠定了迈克尔波特和哈弗商学院在商业战略领域的崇高地位,最终把战略理论的发展推向高峰
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告诉发展推动了新管理的浪潮,随着网络、数据库和erp系统一系列信息基础设施和工具的出现,战略走向了更加流程化和纵深化的阶段。
三、中国的战略之路
在40年前中国改革开发红利期你甚至都不用管战略,只要有一个敢打敢拼的心就可以在人口红利野蛮生长的市场中跑马圈地。
而今天经过了改革开放的黄金40年,中国通过享受市场红利与人口红利发展出来一大批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随着未来全球化进程加深以及中国产业的转型,中国企业面临来自世界优秀企业的较量才真正开始,从中美贸易战被限制高端芯片瞬间就扒了我们的底裤,长期技术发展和核心零部件供应等中国企业普遍关注不足的问题,突然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生存的生命红线。我们不得不思考未来应该怎么样用长期的战略进行系统性的推进发展,以一个更优雅的方式把自身庞大的体量融入到全球的经济格局之中。
我们目前面对的战略困局,一方面是供应方水土不服,咨询行业虽然已经发展了上百年,从提供支持、完善组织,到改善效率和构建战略许多咨询公司已经积累了足够扎实的实践经验,也在西方成熟市场铸造了无可反驳的价值。但是在中国这个有特殊性的市场,很多咨询公司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调整和适应,加之西方思考方式和行事方式与中国本土商业逻辑产生强烈的冲突,以至于国内企业主纷纷对咨询业的评价就是不接地气。那本土咨询业呢?与西方成熟市场相比,中国战略管理理论在2000年以后才有了一定的发展,而且还处在学习和消化西方的理念当中,出在缓慢改进和不断完善的阶段,这个是本土咨询企业目前存在的一个客观事实。
第二个方面是企业决策者的困境,企业中不同的成员对战略的看法不仅多远而且差异巨大,就算是面对市场压力自身战略制定能力又缺乏,求助于外部咨询机构,但是由于咨询机构缺乏足够的时间获得对组织自身问题的深刻洞察,所以一般给出的建议更多的是从外部市场的视角给企业提供的,而最终很容易由于颗粒度不够与公司自身战略解读能力和执行能力不能相互配合落地,给战略最后的价值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进而让企业对战略和咨询怨声载道。这一切问题的根源还是来自于商业教育的落后,西方MBA已经有上百年发展历史,而中国的mba只有断站几十年的历史,无论从平均素质和普及率来看,中国的商业知识基础和商业人次发展水平都出在比较初级的阶段,这就直接带来企业管理层“决策障碍”和咨询业“能力缺乏”的两个尴尬关键因素。
我们战略的未来,如果说我们在过去40年高速发展奠定了未来发展的基础,那么今后最重要的就是发挥这些基础在市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价值,构建不可替代的优势,最后凝聚成中国的国家竞争力!这意味着,我们在战略人才培养需要更下功夫另一方面意味着中国企业在领导者层面要建立拒绝机会主义而坚持自己的方向不动摇的战略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