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第一部神魔小说的《西游记》,人物塑造上造就了众多神佛妖怪,其中九九八十一难中出场的妖怪更是全书中特色的代表。
在《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一回中,孙悟空在方寸山三星洞跟得菩提祖师学的一身本领,回归花果山后发现,自己水帘洞天儿孙被混世魔王掳走。
刚刚学艺归来的猴哥,看到家园被人破坏,心情怎么能好。于是,架起筋斗云,寻找混世魔王报仇,怎料看去混世魔王确实不简单,如何惊人,还请继续往下看。
身高十米,外挂氪金装备
原著中记载:
“头戴乌金盔,映日光明;身挂皂罗袍,迎风飘荡;下穿着黑铁甲,紧勒皮条;足踏着花褶靴,雄如上将。腰广十围,身高三丈。手执一口刀,锋刃多明亮。成为混世魔,磊落雄模样。”
首先看混世魔王的身高,身高三丈。在唐代时期,丈分大小,换算成当今单位,一丈约三米至三米六之间,这样看来,混世魔王的身高应该在九米到十一米之间,大概有四层楼那么高。
如此雄伟的体型,怎能不搭配耀眼的装备呢?
在原著中对于混世魔王的装扮十分详细。头戴乌金盔,身挂皂罗袍,下着黑铁甲,足踏花褶靴,手执一口大刀,这是怎样的形象呢?
身高十米,体型雄壮,头戴黑色头盔,下身黑色铁甲,足下穿着花褶靴,腰间一条皮带勒紧,肩头看着一柄大刀,黑色披风随风激荡,面容狰狞地盯着孙悟空。
而反观此时孙悟空的形象:
“光着头,穿一领红色衣,勒一条黄丝绦,足下踏一对乌靴,不僧不俗。”
“身高不满四尺,年不过三旬,手内无兵器。”
孙悟空这形象就有点磕碜了,身高一米二左右,光着头(猴子身上有毛,此时光着头应该是没有戴帽子或者盔甲),红色的衣衫(菩提洞学艺时的校服),系着黄色腰带,穿着青色的靴子,赤手空拳面对十米高的混世魔王。
两个初次碰面,形象的对比反差极大,如同当世帝王与路边乞丐的差距,但也正是这个差距,在后续故事发展中,展现出了孙悟空法术高超,艺高人胆大的形象,更是为其后期不自量力大闹天宫的嚣张性格埋下了伏笔。
一役封妖王,三界再生波澜
学艺归来的孙悟空经历了混世魔王事件后,看清了花果山实力孱弱的事实,准备将花果山建立成孙氏堡垒。
于是,一项屯兵建城的计划就此开始。他先是去附近城池偷了大量兵器铠甲,将花果山四万七千余口猴子猴孙装备起来,成为附近最强大的势力。
后续,孙悟空又降服了七十二洞妖王,均以猴王为尊,每年献贡,四时点卯,正式统一了花果山各洞天,成为花果山顶级妖王。
闲来无事,孙悟空施武艺,遍访英豪,弄神通,广交贤友,结拜了六个弟兄,一举成为西游世界最巅峰的妖族势力之一。
去龙宫寻宝,携如意而归;被地府勾魂,勾生死簿子,这个时期的孙悟空可以说是一生中势力最巅峰的时期,也是最逍遥快活的时期。
孙氏势力发展的最初根源,不仅要回归到混世魔王身上,若不是归来见到被混世魔王欺辱的猴子猴孙,他也不会萌发发展势力,屯兵建城的计划,若非如此,大闹天宫或许就会是另一个结局了。
正是因此役,给天生石猴未来的发展指引了方向,将其提前引到了大闹天宫的道路上一去不返。
方寸山中无时光,岁月俱是往昔,艺成归来断心魔,猴头一怒斩魔王,波澜三界初始成。
在这一章回中,混世魔王难道真的只是一个妖王而已吗?为何吴承恩将章回名定为“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