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一起来回味宝黛初次相见。
看过原著的朋友们应该还记得,从黛玉的角度来说,宝黛第一次“相见”其实是始于黛玉母亲的“唠叨”:衔玉而生,顽劣异常,极恶读书,内帏厮混。
黛玉的母亲为什么要这样“介绍”宝玉呢?想想看,黛玉的母亲是谁?她是贾母唯一的女儿贾敏,嫁的又是四代袭爵之后,然后高中探花的林如海,再加上贾敏本就聪慧灵秀,自然是看不上没什么文化高攀到贾家来的王夫人(更何况还是相处起来本就非常微妙的姑嫂关系),当然,也就对王夫人生养的儿子没啥好气了。不过,话又说回来,宝玉给旁人的印象确实如此,大差不差,黛玉她妈还真没瞎说。
宝黛第二次“相见”则是王夫人自己的介绍:“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这家里的混世魔王……不用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疯疯傻傻,只休信他。”
奇了怪了,老话说:“婆姨是别人的好,儿女是自家的乖。”黛玉的母亲“鄙视”宝玉还说得过去,哪有自己母亲也瞧不顺眼自己的儿子的?问题就出在这是王夫人在对黛玉说这番话。
王夫人大字不识几个,贾母两次宴请大观园喝酒猜拳行令,老太太和薛姨妈都说出来了,而且,老太太不但先说,而且说得还特在行(详见第四十回),只有俗人一个的王夫人是由鸳鸯代说的。没文化的人(王夫人)对机敏聪慧的人(贾敏)要么崇拜要么恨,如果考虑到老太太对林母的疼爱,作为儿媳妇的王夫人,不可能不羡慕嫉妒恨,再加上林黛玉继承了她妈妈的聪明与才气,自然也被王夫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当然,也就打心眼里不希望儿子跟黛玉“好”。表面上看,王夫人说得很诚恳,很客气,很自谦,其实,她是在给黛玉“打预防针”:你,对,就是你,离我的宝贝儿子远点。
好吧,换了你,你会怎么想呢?
将来对宝玉总是不放心的时候,你会理直气壮地说:“你妈说的,只休信你。”是这样吗?
听完王夫人的介绍,黛玉开始先是心生疑惑:“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
待到见面,却见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眼若秋波。虽怒时而似笑,即嗔视而有情。”黛玉一见之下,大吃一惊,心中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的,何等眼熟!”
到底会在哪里见过呢?说来话长了。
在很久很久以前,那年那月那一日,一位英俊潇洒温柔体贴的帅哥悠哉悠哉溜达到西天灵河岸边,欣赏孤帆远影碧空尽长河落日分外圆,不经意间发现三生石畔一株绛珠草柔弱瘦小可怜楚楚。“这是没生对地方呀,”帅哥自言自语,“石头缝里存不住水嘛。”一边念叨着,一边去灵河里捧来甘露,轻轻地淋在这株草旁。小草使劲垫垫脚尖,又伸了伸脖子,萎蔫的叶片逐渐舒展开来。
日复一日,帅哥不间断地浇灌着绛珠草,后来,此草又经受天地之精华,复得雨露之滋润,终于在那一天那一时那一刻,脱却木质,换来女身。
一心想报灌溉之德的绛珠草,久而久之郁结成一段缠绵不尽之意。遂向警幻仙子姐姐打听,“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眼若秋波。虽怒时而似笑,即嗔视而有情。”警幻仙子笑道:“哦,晓得了,你说的那位帅哥正是神瑛侍者。”警幻仙子还告诉她,这小子偶起凡心,刚才下界为人去了。
绛珠仙子道:“他给我的是甘露之惠,他既然下界为人了,我也去为人,用我一生的眼泪还他,应该也偿还得过了。”
警幻仙子及众仙子急呼:“使不得,使不得呀绛珠妹妹,红尘疾苦岂是你承受得起的呀?”
绛珠仙子心意已决,谁能劝得住她?一不留神,她便纵身一跃,飘下凡尘,投了女胎。
这就是黛玉的性格,也注定了她得经历怎样的坎坷,收获什么样的结果。
再说投胎转世后的神瑛侍者,到底变成啥样了呢?有词为证:
西江月二首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意思是:无缘无故秋悲春伤,有时疯傻有时癫狂。就算长相帅气漂亮,可惜腹内空空草包一样。
颓废荒唐不懂人情,桀骜不驯不肯学习,行为古怪性格执拗,哪管他人讥讽鄙议。
富贵时不懂安居乐业,贫穷时受不了寂寞孤独。可惜啊,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理家治国指望他?想都别想。
天底下最无能的就是他了,从古至今像他这样不成器的你找不到第二个。奉劝富贵人家的公子,千万别学这个臭小子的样。
黛玉眼中的宝玉竟然是这样?
是啊,咋了?
要知道这全是正话反说,明贬暗褒哦。
猛一看,作者极尽嘲弄挖苦,实际上是在发自内心地感慨赞叹。不但描绘出一个不谙世俗、极富叛逆、我行我素的宝玉形象,而且辛辣地讽刺了人情世俗的无趣和封建礼教的腐朽没落。
这与黛玉见面之前先入为主的“蠢物”概念形成强烈的反差,先前的疑虑一扫而光,于是,对宝玉油然而生一丝爱慕之情。
什么是真正的聪慧?黛玉这样的就是。
既然长辈们都这么说,好吧,不见也罢;
一旦被我认定值得爱,好吧,你说你的。
那么,宝玉眼中的黛玉又是怎样的呢?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意思是:似皱又非皱的双眉,仿佛两缕轻烟,似乎是忧郁委屈的眼眸饱含着深情。酒窝里透出些许哀愁,因娇弱常被疾病袭扰。整日里都似乎眼含点点泪光,稍微带些娇喘。安安静静的时候,好比一朵娇艳欲滴的花儿映照在水中,起身行走时,又好像柔弱的柳丝在微风中轻轻摆动。聪慧的心灵甚至较比干还多那么一点点,微微露出的病容那可是比西施还要漂亮三分啊。
关于此诗的最终确认,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以前描写林黛玉的这两句,有写“似喜非喜含情目”的,有写“似飘非飘含愁目”的,还有更简单的,就写“一双俊目”的,诸多版本不一而足。红学大师周汝昌不信,凭曹雪芹的才气,不可能连黛玉的眼睛都写不好。
1984年12月16日至24日,周汝昌,冯其庸,李侃三位老先生奔赴列宁格勒,去辨别那里的35册线装《石头记》抄本是真是假。见到那册书时,周先生直接翻到这一回,当看到“似泣非泣含露目”时,周老热泪盈眶:“就是她了,其他的不用看了。”“为此二句,远涉万里,冰天雪地,不虚此行了。”
(我国的“传家宝”,正版居然在人家家里,不能不说这是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另一种心酸与沉重。)
大家讨论一下吧,“含露目”的“露”字好在哪呢?
(提示:1. 花瓣上的凝露;2. 神瑛侍者浇灌绛珠仙草的甘露。)
宝玉见了不禁脱口而出:“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他胡说,宝玉又道:“虽未曾见过,然看着面善,心里倒像是旧相认识,恍若远别重逢的一般。”
宝玉看黛玉,自然是与其他人看黛玉不同的,宝玉是从眼看到了心。特别是最后两句,不但隐含对黛玉体弱多病,聪慧敏感的担忧,更将黛玉的容貌之美提升到了“远无古人”的境地。“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够顶级了吧?黛玉比她们还胜三分。
男主角出场,曹雪芹老先生连续用了十四句嘲讽羞骂来正话反说;女主角亮相,曹老则用“蹙”、“泣”、“愁”、“病”、“喘”、“弱”、“扶”等“差”词赞黛玉之美、伏后文发展、显人物特点、衬宝玉知音。
怎么看出来宝玉就是“知音”的呢?
书中描写黛玉之美,是渐进式,大写意式的,从不同的人物角度出发看黛玉,都能看出不一样的特色来,时而超凡脱俗,犹如仙女;时而鲜艳妩媚,动人心脾;籍此全方位展现主人公的面貌。
比如浑话满口活泼机灵的刘姥姥看见黛玉,“留神打量了一番”,突然嘴笨舌硬、脑空词穷,只夸她的书房漂亮;
比如薛蟠看见黛玉的时候,“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早已酥倒在那里。”
薛蟠何许人?那是典型的流氓加恶棍啊,为抢香菱能轻飘飘就打死第一个买主冯渊;在贾珍等纨绔弟子的引诱下,更是比先前“坏了十倍”。这样一个玩世不恭的混混应该见过许许多多的女人,一直以来,耀武扬威神气活现,天王老子第一他第二的主儿,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林黛玉一眼,竟然“酥倒”,瞬间石化,顷刻间变成匍匐在地咧嘴望天的癞蛤蟆,可见,林黛玉并非单纯的片面理解下的“病态美”,她还具有惊人的,非凡的,震撼人心的,令人心驰神往的美呢。要说黛玉比西子“胜三分”,还说是夸张吗?绝非妄言啊!
不过,薛蟠这样的痞子也只看得见黛玉的貌,他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到黛玉的“心”的。
只一眼,就能看见黛玉内心的宝玉,不是知音,还能有谁是呢?(众人皆恋林妹美,唯他知是可怜人儿。)
知音是相互的呀,只一眼,便在宝玉“顽劣”的外表下,看出他不俗的本性,除了黛玉,又能有谁?
此时的两人,一定在暗暗感慨:
“遍识满天下,相知能几人?”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希。”
“一朝安得君心在,花疏云乱全不知。”
宝黛如此完美的开场,到底会经历怎样的曲折,换来了什么样的结局?我们以后接着说。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