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笔云锦绣蟒袍,万般恩仇线白描。优伶儿,西皮,云遮月,青衣,水步,红袖招。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而传统文化却在不断消逝,不论是今年的春晚传统文化节目的增加,还是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类书籍的相继出版,无一不在向我们宣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紧迫性。
刚刚听到来自北京历史文化保护专场新闻发布会关于对非遗传承人实施动态管理的办法,传承人将不再拥有终身制的权利,同时也将进一步增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依法履职意识。这也就意味着非遗传承人也是需要经过考核才能拥有的一种荣誉与责任。
在这些非遗文化传承项目中,传统戏曲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现代文化、流行乐的发展,传统曲艺在发展与传承中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如何将这项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也成为老一辈传承人揪心的事。由雁北堂推出的以传统戏曲为主题的青春励志故事《国风少女》十分应景地在此时呈现在读者面前,让我们就着春晚传统文化曲艺的余热,重温戏曲学生的别样生活。
一个是河北梆子艺术家张瑜茗的孙女,新一代的戏曲演员张子禾;一个是幼时学唱戏因声线变化而不得不转学民乐的音乐系学生许图;一个是成绩马马虎虎为了上个好大学而捡起多年前扔下的戏曲考入戏曲学院的闫澈雪;还有学过几年黄梅戏的满族姑娘那琦琦与不擅社交,本性纯良的喜欢用笔写故事的戏剧导演专业的卢小语。五个性格迥异的女孩因戏曲相聚在中国戏曲学院C1005寝室,开启了她们有笑有泪的大学生活。
戏曲学院的生活紧张而忙碌,五个女孩怀揣着不同的理念为了同一个目标奋进,她们努力将传统曲艺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在不断磨练与创作中改良创新。她们一边学习国粹艺术,一边为传统艺术注入年轻人的灵魂。
她们是戏曲学院的国风少女团体,却拥有着与其他女团不一样的灵魂。追捧和贬损共存,感动与困惑齐飞,她们为新一代戏曲的发展不懈努力着,却难逃这一过程中的艰辛与委屈。是在迷茫中砥砺前行,还是放弃原本的初心,曾经的十年功能让她们就此放弃台上的一刻春吗?
风景正好,戏曲未老。国风女团的力量虽小,却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般将这股新兴之风烧遍了整个戏曲学院,引领着一批批莘莘学子踏歌入校,为古老而深远的戏曲国粹注入了属于新时代的青春力量。
我想恰恰是因为这种敢于创新,敢于为古老的传统艺术寻求发展的信念才能让有过六年学戏经历的,曾获省级评剧小梅花荟萃银奖的95后雁北堂签约作家邵子岐有这样的底气可以为这部青春励志校园题材的故事注入戏曲国粹的元素,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我们的国粹戏曲,也鼓励更多的戏曲人勇于突破,敢于创新,为我们的国粹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新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