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压力大时,你的食欲有变化吗?许多人在压力大的时候,一有机会就直奔冰激凌薯条等各种高热量食品而去。这种与压力相关的饮食模式容易导致超重和肥胖。但是,为什么压力大就吃得多?科学家们把目光瞄准了一种叫皮质醇的激素。皮质醇可以刺激食欲、让食物看起来更美味。在这篇文章中,让我们聊一聊,长期的压力是如何使我们暴饮暴食、体重增加的,以及如何选择健康的食物。

当你感到压力山大、焦虑万分的时候,你的食欲发生了什么变化?是变得食欲大增、看到点心冰激凌就两眼放光?还是感觉胃里难受、什么都吃不下?许多人是前者,在面临压力的时候容易暴饮暴食。然而,如果压力长期持续的话,这容易带来长久的体重和健康问题。但是,压力是怎么让这些人多吃的呢?
压力是什么?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身上似乎压着东西、身边的一切都不受控制、心跳噌噌噌往上跑,感觉害怕又无助。这种感受来源于身体内的两个系统[1]:一个是交感神经系统(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它会向血液里释放肾上腺素,从而增加你的心率、让你想要逃跑或亢奋地战斗;另一个是内分泌系统,它会释放一组不同的激素到血液中,其中之一是皮质醇,两者共同帮助个体应对压力(图 1)。

想象你正走在街上,转个弯突然看见一只又大又饿的霸王龙,它盯着你。你的身体会发生什么?首先,你的交感神经系统会立即激活,促进肾上腺素释放进血液,从而加快心率、收缩血管和升高血压。你的心跳、呼吸加快,血液迅速流入全身的肌肉——你撒开腿赶紧跑了。
与此同时,血液中的皮质醇也会增加。这是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它会迅速抑制食欲——假如霸王龙正在你的耳边吹气的时候,你可不想伸手拿零食吃。皮质醇还可以增强记忆力,这样在将来你或许能在遇见霸王龙之前就避免。皮质醇也会反馈到大脑、关闭压力反应,这样当压力结束时,你的食欲、记忆力和皮质醇水平本身就会恢复正常。
对压力的反应有好有坏
压力反应是一件非常积极且必不可少的事情。要是没有压力反应,在上一段你已经被霸王龙吞了。
但是转念一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多少机会我们会因为“马上要被霸王龙吃掉啦”(或任何类似的场景)而感到压力呢?我们更有可能因为一些持续性的、非物质上的担忧而形成压力——人际交往、学校或工作表现、面临新事物时的未知,这些才是每天更可能造成压力的事情。面对诸如此类的长期压力,增加心率或肌肉充血似乎一点用也没有了,这时候的压力反应反而会变成一件坏事。
长期压力与食欲的关系
长期压力会带来许多的负面作用:焦虑,抑郁,记忆力下降,心脏问题等等。接下来,我们着重关注长期压力对食欲和体重的影响[2]。
之前说过,像躲开霸王龙这样的急性压力会抑制食欲。对于短期来说,是的;但是,皮质醇也有促进食欲的功能。你刚刚花费了大量的精力逃离了霸王龙,皮质醇会促使你吃得更多来弥补刚刚的能量消耗,这看起来很合理。但是,如果你只是因为马上要考试了、你要找个佛脚抱抱,多吃个冰激凌并不能帮你抱紧佛脚——这时候,皮质醇推动的食欲增加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皮质醇也促进食物转化为脂肪。从DNA的角度来说,这也很合理:万一以后要跑路的时候用得上呢?但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面临的是长期性的、非物质的压力,皮质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我们不仅会暴饮暴食、囤积脂肪,又由于缺乏额外的身体运动来抵消能量摄入,这就会让我们的体重持续上升。
所以,越是处于长期压力状态下的人,越容易吃的过多、体重增加,最终导致肥胖。不得不注意的是,肥胖和不良的饮食习惯本身也会增加压力程度,这意味着,一旦进入了压力-吃-压力的循环,你就很难打破[2]。
皮质醇如何增加食欲和体重?
皮质醇通过几种方式增加食欲和体重[2]。下丘脑是大脑中的一个重要结构,它调控着压力反应(刺激皮质醇的释放)、生殖激素平衡,也控制着我们吃多少。当血液中过多的皮质醇长时间循环时,它会增加下丘脑的活动,又继续向大脑其它地方发出“我饿了”的信号(图 2),尽管你没饿。

皮质醇也会降低下丘脑对另一种激素的敏感度——瘦素(leptin)。瘦素是一种“别吃了我吃饱了”的信号,但当血液里到处都是皮质醇时,瘦素这种信号“我吃饱了”的信息就不怎么起作用了。
皮质醇也会干扰其他激素,从而影响我们认为食物的奖励程度和美味程度。它可以增加我们对“舒适食物”的偏好——高能量食物,如那些含有大量脂肪和糖的食物[3]。
皮质醇还可以告诉身体将能量储存为脂肪,从而增加体重。即使压力大的人有足够的意志力抵抗所有“多吃”的大脑信号,这个人仍可能增加体重,因为身体处理食物的方式改变了。皮质醇刺激着脂肪细胞生长和成熟,促进特别是在胃周围的脂肪的储存,让人不仅大腹便便,还会导致心脏病。
为什么不是所有人都这样?
说了这么多皮质醇的作用(鼓励进食、储存脂肪和增加体重),但为什么有些人在长期压力下吃得反而更少、体重减轻很多。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男性和女性对压力的应对方式有所不同。比如,女性面临社交压力时(如被朋友拒绝)的皮质醇水平较高,而男性则对挑战和成就(如数学测试)有较高的反应。于是,当皮质醇分泌过多以应对压力时,男性和女性会在不同的条件下暴饮暴食。不幸的是,男性在长期承受压力时更有可能变成啤酒肚。
其次,许多独立因素也会影响压力反应。一项研究表明,当下丘脑仍在发育时,发育早期的压力或不良饮食会导致发育后对压力过度敏感[4]。如果个体早期接触过长期压力,他们更可能在没有压力出现的情况下长期维持高水平的皮质醇。他们的大脑往往无法对皮质醇的存在做出恰当的反应,所以皮质醇在他们的体内几乎无法停止压力反应。
因长期压力而暴饮暴食的人有时被归类为“情绪化进食者”。与之相对的是“非情绪化进食者”,后者在压力后不会改变他们的饮食习惯[5]。科学研究表明,两种进食者的另一种激素表达存在重要差异,这种激素叫“生长素释放肽”(ghrelin),它也会影响压力反应和食欲,通常在饭点向下丘脑发出信号,也因此被认为是“饥饿激素”。当个体受到压力时,血液中的生长素释放肽也会增加,但如果有吃的,非情绪化进食者的生长素释放肽会很快恢复正常,而情绪化进食者仍然会保持高水平,让他们保持饥饿感受[5]。
我们能做什么?
那么,我们能做些什么来避免与压力有关的暴饮暴食吗?无奈的是,我们无法消除生活中的所有压力。压力通常是那些挑战我们成长的事情。我们无法消除我们的压力反应,我们需要它——不仅是预防可能遇到饥饿的恐龙,更是为了应对潜在的威胁。
然而,我们或许能够管理长期压力的来源,调整我们对它们的反应。例如,与朋友和父母保持积极的社会关系是一种非常好的压力调适方式,可以降低压力反应;培养自主乐观的情绪,参与高要求的活动(运动、写歌、挑战性的游戏等)也可以舒缓压力反应。以及,如果你能记住你为什么会吃冰激凌,你也许能及时选择更健康的食物。当然,科学家们也在研究治疗肥胖、过度压力反应的疗法,希望未来的某天这些能派上用场。
更多信息
原文:Spencer S (2019) How Stress Can (Sometimes) Make Us Eat More. Front. Young Minds. 7:95. doi: 10.3389/frym.2019.00095
作者:Sarah J. Spencer
翻译:小鱼
参考资料
[1] Sapolsky, R. M. 1996. Why stress is bad for your brain. Science 273:749–50.
[2] Spencer, S. J., and Tilbrook, A. 2011. The glucocorticoid contribution to obesity. Stress 14:233–46. doi: 10.3109/10253890.2010.534831
[3] Tomiyama, A. J., Dallman, M. F., and Epel, E. S. 2011. Comfort food is comforting to those most stressed: evidence of the chronic stress response network in high stress women. Psychoneuroendocrinology 36:1513–9. doi: 10.1016/j.psyneuen.2011.04.005
[4] Sominsky, L., Ziko, I., and Spencer, S. J. 2017. Neonatal overfeeding disrupts pituitary ghrelin signalling in female rats long-term; Implications for the stress response. PLoS ONE 12:e0173498. doi: 10.1371/journal.pone.0173498
[5] Raspopow, K., Abizaid, A., Matheson, K., and Anisman, H. 2014. Anticipation of a psychosocial stressor differentially influences ghrelin, cortisol and food intake among emotional and non-emotional eaters. Appetite 74:35–43. doi: 10.1016/j.appet.2013.1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