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嫁”源于广东话,意思就是非常想嫁人,恨不得早日出嫁。如果简单地从字面上理解恨嫁族,就会产生歧义。恨嫁族,内心是对婚姻的无比期望,但是希望总是一次次落空,对婚姻有着无比美丽的向往!
你有过恨嫁的经历吗?说实话,我有!
27岁结婚,28岁生孩子,在一线城市或许不是很晚,但是相对于我们四线小城市,那是已经到边缘啦!说实话前2年我真的恨嫁!!!可能大家觉得不可以思议,25岁刚毕业没几年,正是享受恋爱的大好时光啊,怎么会恨嫁呢?可是当时我真的有这种焦虑,甚至半夜会惊醒,做梦都是关于因为嫁不出去而孤独终老的惨淡!
结婚近3年,和kan先生的感情也进入稳定期,反而非常羡慕年轻人可以无忧无虑的恋爱,不用为生活承担什么责任,可以任性和闺蜜逛街血拼,去酒吧尽情的释放,节假日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可是现在完全不一样了,特别是当有了孩子,业余时间全部被剥夺~
现在想来,当时的我为什么会如此恨嫁呢?我总结了几点:
1.家庭的压力
在家中我排行老二,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那时姐姐已经结婚生子。妹妹当时22岁,刚毕业,有谈了几年恋爱的男友,也快到谈婚论嫁的时候,双方都有结婚的打算。
基于这些,我爸妈把全部注意力放在我身上,他们觉得女人到了年龄应该要嫁人,一旦过了25岁就进入贬值状态。
我老爸显然比我妈还急,每次和朋友聚会,他都要把他还有一个25岁没结婚的女儿的事广而告之。拜托亲戚朋友都帮忙物色。我爸为了让我嫁掉也算心力憔悴,操心的不得了。
就算在饭桌上也要不停洗脑。谁谁谁要结婚了,谁谁谁都生二胎啦…我只能应付听着,心想也不能在大街上随便拉个人来结婚吧。
更恐怖的是他们经常说,你得赶紧找,不然找个二婚,说不定还要帮别人养孩子呢!差不多找个能过日子的人就行了。顿时,眼前再美味的红烧肉也变的淡然无味…
2.舆论环境的压力
我出生在一个4线县城,观念相对落后,整个环境氛围都提倡早结婚好,他们的观点是双方父母还年轻可以帮忙带孩子,年轻夫妻可以安心工作,努力经营自己的小家。
在我身边,有很多姑娘18,19岁就开始相亲,谋一个好人家是她们这时候主要做的事情。我们村,经常有比我小几岁的弟弟妹妹已经抱了小孩,甚至有些都可以打酱油,黑线~
过了25岁,周围的人大多嫁人了,社交圈子变小了,就开始恐慌;而周围的好朋友发来喜帖,就更加恐慌。“叫我如何不恨嫁啊。”当时最喜欢听的歌是彭佳慧的《走在红毯的那一天》
走在红毯那一天
算一算时间
认识他也好几年
看一看身边
好朋友都有好姻缘
只剩下我 只剩下你
还继续 苦守寒窑
一等十八年
有些事 急也没有用
我了解
我不想 人老珠黄
才被人送作堆
走在红毯那一天
蒙上白纱的脸
微笑中留下的眼泪
一定很美
走在红毯那一天
带上幸福的戒
有个人 厮守到永远
是一生所愿
数着时间的日子
一点也不好过
到哪天
他的良心 才会发现
女人啊
要找个真诚的男人
哪有那么难
真有那么难
…
妈蛋,歌词和人物相结合真的很应景…
3.自我暗示心理
毕业后,接触面减少,每天几乎三点一线的生活,很难有时间接触到异性。
经常会想可能就这样会孤单下去吧~
周围的朋友同学都已经结婚,并且有了自己的孩子,逛朋友圈都是幸福的景象。
就像钱钟书先生在《围城》写到,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围城外的人想进来。婚姻也一样。作为未婚女性,每个女孩子都有对婚姻生活的美好向往。不然也不会有人前仆后继的通往婚姻的殿堂。当时的我也是对美好婚姻有无限的向往…
我和kan先生相亲认识,如今步入婚姻也有3年的时间,现在回头看,还是希望给年轻人一些意见。
其实恨嫁并非是一件坏事,动用身边的资源找到如意郎君,彼此知根知底,有共同圈子和话题也不错。多参加一些相亲活动,对婚恋市场有一个现实的认识和判断。及早反思自身的条件和自己所开出来的条件。主动相亲是无可厚非的事,去看一看挺好的。有助于了解别人眼中的自己,进行自我评估。如果不受欢迎,可以总结出自己的问题所在。如果以学习、觉察的心态去主动相亲,其实挺有好处的。
决定婚姻幸福程度的,更多是在于后天的经营!
婚姻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女性自身独立和快乐的能力,是安全感和幸福感最为稳固的基石,这是任何一个男人都给予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