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读萧红传,作者的题目是“穿过爱情的漫长旅程”。萧红的一生不长,却是丰富的,在她一生中,爱过别人,更渴望被别人爱。或许是植根于骨子里的叛逆,亦或是缺少父爱且被父亲的冷漠逼出来的叛逆,又或许二者兼而有之,年少时的叛逆,让萧红选择逃婚。就像她自己对汪恩甲说的,她逃的是婚,而不是汪这个人。但是,追求自由的萧红逃婚后的并没能过上幸福的日子。不知道她内心是否有片刻会后悔当初的逃婚,是否会想如果当初没有逃出来会怎样。从她的作品中对呼兰河县人们的描述,萧红可能不会后悔,而且她的那个家除了祖父和弟弟,也没有什么让她感到温暖和留恋的。萧红身上似乎总是带着些悲的色彩,就如同她晚年病倒在床的情景。但是,她漫长的爱的旅程中,应该也有让她那颗敏感而渴望爱的心温暖的时刻的。比如,当年“英雄救美”的萧军应该是曾经让她幸福过的。还有那个顶住外界压力毅然跟她在一起的端木蕻良,。以及在她生病最后四十四天,一直陪在她身边的骆宾基。还有那个给予了她父爱般温暖的鲁迅先生。以上是四个对萧红产生影响的男人。也是曾经给过她温暖的人。萧红一生都在找寻爱,这和她的童年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在童年,她没有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甚至饱受父亲的冷漠,紧紧能从年老的祖父那里获得一点点爱的滋养。这样的童年让她缺少爱,童年爱的缺失,导致她在成年后非常渴求爱。当她遇到能给予她爱的人时,就会如同向日葵向着太阳,也像飞蛾扑火一样,一头扎进去。由于缺少爱,渴求爱,她内心还有强烈的自尊,甚至在萧军对她拳脚相向时,她仍然为他隐瞒,准确的说是为自己隐瞒。现在想来,如果当时没有端木,她是不是不会跟萧军分开,这不是说端木充当了第三者,而是说她如果找不到一个能给她爱的人,不肯离开那个曾给予爱,但又给予痛的人。从二萧的爱恨历程中,我发现,两个太不一样的人不能在一起,萧军是个粗犷又带有大男子主义的东北汉子,而萧红是一个心思敏感细腻又带着反叛精神的女子。开始二人能走到一起是因为,一个是渴求温暖和爱的弱女子,一个是希望拯救他人的大男子,二人就像螺丝钉遇到螺丝帽。但是,随着深入的交往,二人的差别越来越暴露出来。萧军不懂得萧红,也不想去懂。他不欣赏她在才华,甚至嗤之以鼻。我想这里面有没有一些嫉妒呢,他或许是嫉妒萧红的才华,故通过鄙夷来寻找心理平衡,毕竟萧红的文学才华确是萧军所不及的。这还不是令萧红最痛苦的,对于她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她一生渴求的爱。萧军是爱过萧红的,但是他又太博爱,他给予萧红的爱不是独一无二的,而是不断的将其分成很多份,最后剩下的越来越少。最后让冠他之姓的萧红不得不离开。
人在上一段感情中遇到的极端会深深影响到下一段感情。萧红也是这样,在继萧军之后跟她在一起的端木,就是有着萧军没有的温和柔情,他会温柔地叫她“姐姐”,他会在别人说她不好时而奋力争辩。他给了她从萧军那里没能获得的温暖。二人之间的感情是由于端木不断忙碌而渐渐淡了一些,不知为何端木不愿意看到病床上的萧红。这也给了骆宾基机会能短暂停留在萧红身边,给她最后的那四十四天送去一丝温暖。
最终,萧红还是在病痛中离开了,带着她的“不甘,不甘”。她的这一生,颠沛流离,痛苦多于快乐,这一方面是由于她所处的时代,以及她自己选择的道路。另一方面,更多是由于她的性格,她的敏感,她的对爱的渴求。但,同时也正是这些成就了她文学上的成就,让她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体会到别人体会不到的,最终创作出别人创作不出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