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应志刚
偶尔看到一部网络小说,里面有个人物叫做席应真,相当的可爱。
这位在小说里被公认为“陆上术法第一人”的老和尚,除了喜欢逛青楼、眠花卧柳,还喜欢跟在徒弟后面蹭吃蹭喝。
最搞怪的是他的必杀技——打耳光,上打神祗,下打妖怪,中间打一切,没什么是他一个耳光不能解决的。
娱乐归娱乐,但细细观察小说中这位老和尚的生活轨迹,相当部分竟跟生活在阳澄湖畔的一位老道如出一辙。
没有错,这位老道的名号也叫席应真,也是一位“术士”,他出家修行的道观,位于现在的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镇湘城老街内。
对于这位老道的研究很少,史料并没有太多记载,但他教出来的一位徒弟却鼎鼎有名,正是明朝政治家、佛学家,文学家,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姚广孝。
在湘城老街的尽头,有一处废弃的粮仓,走过去,就能见到一处稍显破败的道观,名曰灵应观。
据明碑《灵应说》载:“宋度宗咸淳二年,始祖赵志清奉敕募缘创建。初名灵应道院。元时苏斗南重建后,请升院为观。乃名灵应观。距今逾七百四十余年”。
灵应观深藏于青山绿水间,北望虞山,玉山虎丘,东西遥峙;阳澄湖、盛泽湖,分立观南东西两侧;北通昆承湖;观周四溪环绕,宛如玉龙盘观。
繁盛时的灵应观,设计精巧,以道家信物仙鹤为蓝本。
单孔石拱通仙桥为鹤首;青砖铺砌长甬道是鹤颈;祖师殿、三宫殿、玉皇殿、三清殿成一直线,由走廊连成一体,组成鹤身;东西厢房为鹤翅;千年古杏作鹤尾。
观东部是花园。建有荷花池、湖心亭、九曲桥、石塔、古井;僻花圃菜园。四周遍植翠柏,四季花香。
观内原有三大镇观宝物,即独身楠木玉帝法像、金书法经、苍老古银杏。此外尚有通仙宝坊、砖砌楼等众多古迹。
古观历代高道辈出。
法术高强,能呼风唤雨者,苏斗南也。
奉诏进京论道,名震京师者,周鹤林也。
跋涉千里,立志修观者,赵弘科周正谊也。
求雨应验,苏府授匾,法力回天者,高科升也……
博学多艺,授出高徒姚广孝的席应真,也该当位列其一。
席应真洞究道家之真经秘集、离、章丹法,又兼贯儒、释,在多个方面都有出色表现,是博通三教、多才多艺的道教高士。
他精研«易经»,于阴阳术数、兵略、占候等能旁通。
又擅长文辞,其有一篇《周玄初来鹤诗》被时人传颂,辞藻华丽却不失风雅,比如“琅风扬清微,天花雨曾霄”、“黍米珠悬光烨烨,桂花香冷露漙漙”,灵气逼人。
元至元、元贞年间,军阀混战,天下战乱不息。
整个世界都在烽火连天的时候,在灵应观里,席应真教授姚广孝道家《易经》、方术及兵家之学,教导姚广孝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和分析,了解人性的丑恶,掌握世间斗争的手段。
时人或许不会料到,一个跟着老道士学习“奇门异术”的小沙弥,日后竟会改写中国历史的进程。
三十年后,姚广孝作为明燕王朱棣的幕僚策划了靖难之役,助朱棣成功造反登上帝位,成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
姚广孝年少时便已出家,被妙智庵的老和尚收留,即便是在入朝为官期间,姚广孝依旧是回到家中就披袈裟的和尚。
功成名就回到故里,回到位于湘城老街的妙智庵,姚广孝再也没有脱下过袈裟。
妙智庵毗邻灵应观,一个和尚跑到道观去拜一个道士为师学艺,看似不和谐,姚广孝却毫不在意。
要知道,这可是一位骇世惊俗的人物,早年游览嵩山寺,有相士说他,“你是个奇怪的和尚,眼眶是三角形,如同病虎一般,天性必然,嗜好杀戮”,他竟然“大喜”。
姚广孝拜席应真为师时,一个还是弱冠少年,一个已经是风烛残年。
史料记载,席应真是现今常熟人士,也有一说是太仓沙溪人。“年未冠”就在当地的道院出家,法号“通玄明素弘道法师”。
元至顺二年,受邀主持常熟李塘佑圣道院;至元三年后,扩建白鹤观,随主持观事;至正二十一年前后,来到湘城,修复受战祸所毁的灵应观。
明洪武十四年,席应真在灵应观驾鹤归西,享年81岁。
在席应真的暮年,将他60余年的修为,传授给一个“离经叛道”的小和尚,当时也算是惊世骇俗的事件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与多数老去的旧街巷一般,湘城老街已不复当年的繁华,幽僻的街巷、寂寥的流水,落寞的古观、残庙,在历史的年轮里隐去光环。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倔强伫立的遗存,恰似一位睿智的长者,在四季的风霜雨雪里,静默不言。
但若你走近,以一种虔诚的姿态,匍匐于他的脚下,轻轻掸去历史的浮尘,顿觉时光飞溅。
应志刚:浙江宁波人。
任职媒体20载,曾任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人民网苏南频道新闻中心主任、中国日报网江苏频道总编。2015年创办苏州博采众创传媒有限公司。
旅行达人:乐途灵感旅行家(央视形象代言人)、同程旅行家、驴妈妈旅行达人、途牛大玩家、中国国家地理网专栏作者等。
文旅作家:已出版《混在美女如云的日子》、《最高使命》、《突然有了乡愁》、《散落一地的温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