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终究会遇到很多人,这些人大多是擦肩而过,只是匆匆一瞥,在你的人生之路上并未对你有什么影响;有的人可以陪伴你一时,在你的人生之路上留下了一同走过身影,留下了你们曾一同走过的足迹,或悲伤或喜悦,记载下了你的曾经,当回首往事时,他们的身影会一一浮现;还有人,从一开始就是融入你生命的人,陪伴了你的人生,他们是对你的生命有重要影响和意义重大的人,你日常的言语行为里藏着他们的影子,你的一举一动里散发着他们的气息,他们已深深地刻在了你的脑海里,纵然是时光流逝,这种融合和感染力,似绢绢细流,已在你身体里缓缓流淌,情浓于水,它滋养着你,关爱着你,无论你是否看到他们的存在,他们早已和你融为一体。这就是所谓的知己吧。所以唯知己者是弥足珍惜而稀少的。
年青时,我以为我的朋友挺多的,好像无论到哪都有朋友,其实不然,他们最多也只能称作是认识的人,而我们通常以为他们是朋友。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发现,身边的朋友很少,可以称得上朋友的人更少。那种可以促膝长谈,惺惺相惜的朋友就更少了。所以,遇到什么人,可不可以成为朋友,都是极大的缘分。所以我早已学会不再在生活中寻找友情,而是一切随遇而安,珍惜自己已拥有,接受生活所赋予我的一切缘分。感情这东西,从来都不是强求而来,它似雪花般纯洁无暇,飘落到你的心底融化,你可以预测自己什么时候会遇到一场雪吗?感情似阳光火辣辣的烈焰,令人燃烧沸腾;感情似春天里竞相开放的花儿,美丽芬芳,争奇斗妍,有时含苞待放,羞羞答答;有时香艳无比,热情奔放;感情似泉水般,汩汩流淌,滋养着心田和每一处肌肤......
朋友带给你的感觉会有很大的不同。我从不曾渴求自己会经历什么惊天动地的感情,因为,它们过于的短暂,就像是人的激情般稍纵即逝;我只求自己可以平平安安,平平淡淡度过此生,能够拥有三两好友,有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足矣。所以生活中,我懂得了珍惜。
没有哪一种行为的发生是单纯的偶然,行为的背后藏着我们深深的渴望。当这种渴望可以相互理解,感情便连接了你我,在我们心里汇流成海。也许有些时候,我们自己都不曾理解生活的样子,但生活的真实存在,在向我们证实,我们的生活不是由意识决定的,我们的生活取决于我们的潜意识。我们活成了潜意识里的模样。当你把自己的潜意识,实现在你的意识层面时,也可以说是活成了一个真实的自我。当你看到这个真实的自我的时候,你畏惧、害怕?还是欣然接受?我选择欣然接受,它让我看清自己,接纳自己,给了我继续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我今天想说的这个朋友,是对我有着很深的影响力的朋友。我姑且用D来称呼她吧。我认识D时,是参加一个同学的婚礼,我是伴娘,D是婆家那边负责接待我们的人,也是伴娘。她热情奔放,开朗大方。她的家离新娘家很近,虽是初次见面,还做着伴娘,因为新娘家房子很小,人又很多。新娘不用我们时时照顾,她怕我们无聊,就带着我们去她家里玩一会。我们家乡的风俗是,新娘结婚时要有8个伴娘,娘家这边4个,婆家那边4个,我已记不清当时有几个人去了她的家,反正最后与她保持联系的只有我。我认识她那年我16岁。那时的电话还不是家家户户都有,那时是邮政局在管理电话业务。她在邮政局上班,是一名非常优秀的话务员,她能背的出电话薄上的所有号码。我们虽在一个县城生活,住的距离也不过是两三里路,因为她有工作便利的条件,我们常常煲电话粥。通话一两个小时没有问题,也不知怎么有那么多的话题可聊。她比我大五岁。随着交往的日浙频繁,感情逐渐加深,我们成了形影不离的朋友,我是她家的常客。她非常喜欢读书,我们会谈到很晚,然后我再恋恋不舍的回家。那时她读的书架上面就已有了笛卡尔、荣格的书,《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就是我在那时候借她的书读到的。
时间关系,今天就写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