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参与「2020高考作文同题征文」比赛,选题为全国一卷
读史可以明鉴,知古可以鉴今。齐桓公任贤不避仇,重用管仲,成就一代霸业,当得起“春秋五霸”之首。管仲凭借自身实力不仅逃过牢狱之灾,更是赢得尊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鲍叔知人善任,力荐管仲,甘居其下,更是令人称赞不已。如若没有鲍叔的极力推荐,管仲定会被处死刑,齐桓公还是否能成为一代霸主?
知人而善用之,若己有焉。刘备三顾茅庐请的诸葛亮出山,事业如虎添翼,成就了三足鼎立的神话。因着刘备的知遇之恩,诸葛亮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刘备气候,尽心竭力辅佐其子刘禅继续未完成的事业,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如若刘备没有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那三足鼎立的局势会不会也换了人扮演?
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名言,那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想必也是家喻户晓的。唐太宗任总魏征,不介意魏征的“出言不逊”,虚心听取意见,听从魏征大胆的知错,积极改正,可谓一代明君。若要问唐太宗和魏征成就了什么,贞观之治就是最好的答案。而贞观之治更是为整个盛唐做了奠基,若是没有唐太宗的以史为鉴,以人为镜,那么大唐盛世是否只能存在于神话传说?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桓、灵二帝可成昏聩庸主,贪图酒色,卖卖官职。诸葛亮曾在《出师表》中这样说:“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他也点出了后汉倾颓不无道理,那便是:亲小人,远贤臣。不懂知人善任,反而宠幸宦官奸人,加速了汉王朝的灭亡。
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鲍叔力荐管仲,助齐桓公称霸天下;刘备三顾茅庐,最终三足鼎立;唐太宗任贤用能,达成贞观之治;周文王任用姜子牙,伐纣建周;刘邦任用萧何韩信等人,成就一方霸业。他们的成功,无一不是得益于任贤用能。
遗憾的是,项羽刚愎自用,不容亚父范增,自取灭亡;庞涓嫉贤妒能,伤害孙膑,最终被齐军射杀;秦桧陷害岳飞,终成罪人,遗臭万年。
只可谓,知人善任,若己有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