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时常反思自己为什么会把自己的那么多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他人的喜怒哀乐总是能够牵动到我。
而我对自己的情绪感知却是很不到位,常常不能够感知到自己的情感需求。
当别人的需求和自己的需求产生了冲突时,我通常选择的是满足对方的需求。
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这个样子的呢?从我上初中的时候开始就会,不过那个时候还不是很明显。直到了高中的后期,我好像变成了一个十足的讨好者。
那时候,家里的矛盾很激烈,几乎天天吵架,甚至家暴。我求他们离婚,他们也没离。每次打电话回家都是我妈在向我诉苦,当我真的想好好备考的时候,跟我妈讲“你不要老是和我说这些好不好,我还想考试。等我考完试你再和我说好不好。”我妈说的是“你是我的孩子,我不想你跟你说我要去跟谁说。”
那个时候我很绝望,对我的高中绝望,对我的未来绝望,对家庭绝望,对自己绝望,对感情这种东西也很绝望。
我不知道我该怎么办,我无法摆脱我的家庭带给我的负能量,我努力逃离,但还是有负能量追着我跑,想要把我吞噬。
当时我觉得我的人生毁了——高考对我很重要,他们这么逼我,我已经没有办法好好备考了。
我很难去直面自己的内心,我不想去感受自己的痛苦,于是我把我的感受嫁接到了外界——我的需求不能被满足,那我就去满足别人的需求吧,满足我家人,满足我朋友,满足我周围的人,唯独没有我自己。
而这个场景又极度似曾相识,在我还是读幼儿园的时候,我常常被小伙伴孤立,那个时候我姐姐也跟着别人孤立我,而我偶尔自己一个人,偶尔开启我的讨好型人格去和大家玩成一块,不然我姐姐回家就会打小报告说我不合群,而我就得被家人数落。
因为自己的需求不被满足转而选择了去满足别人的需求,这是得把自己的位置放到多低才会干出的事情。
我觉得接下来我要做的事情应该是多关注自己的需求,肯定自己的需求,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再通过满足他人的需求来实现自己的价值感。我的价值应该是因为我的存在而存在,因为我生活质量的提升而提升,与他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