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雪天,两个人在路上对峙。
雪,一片片落下,落在地上,落在屋檐,也落在人身上。路面渐渐被积雪覆盖,行人走过,留下一个又一个深浅不一的脚印。此时,雪仍慢悠悠地飘着,悄无声息地落在两人肩头。一人用大拇指轻轻捏住另一人的下巴,语气平淡却带着压迫:“你这副模样,是不屑于我?”凑近细看,被捏住下巴的人眼神毫无波澜,平静如死水,他就那样静静望着对面的人,等待着对方接下来的动作。
若是旁人看见这一幕,定会万分惊奇——因为对峙的两人,一人是皇帝身边的近侍宦官谢困瑜,另一人则是前朝丞相麾下的得力干将沈立洲。
这两人的纠葛,除了立场相悖,更源于儿时的一场灾祸。他们幼年曾是同窗,彼时志向各异:一人满心向往成为丞相,为朝廷效力;另一人则一心想为朝廷扩张边疆。可后来,正是因丞相势力不断扩张,沈立洲一家为求自保,不得不依附丞相;而谢困瑜一家因坚决反对丞相,最终全家下狱,唯有谢困瑜侥幸存活,被迫改名换姓,才得以苟活至今。
如今朝堂局势本就复杂:皇帝虽已到了该亲政的年纪,但受先帝遗留政策影响,潜逃在外的丞相势力仍在暗中快速发展。皇帝因母家势力薄弱等缘故,亲政的能力与条件十分有限,朝中信任他、可供他倚仗的人寥寥无几,朝堂之上,几乎满是丞相的亲信。
后来,沈立洲年少成名,如愿成为将军,实现了儿时扩张边疆的梦想。可当他再次见到谢困瑜时,心中情绪却极为复杂。当年他主动请缨出征,其实也是对家族依附丞相的一种无声反抗。可在外征战期间,他逐渐发现,如今的皇帝与自己想象中贤明君主的模样天差地别,失望之下,最终还是选择依附了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