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半个小时弄明白了一个词:成本。
我们通常都会对自己付出成本较高的事物更加在意。所以有时候我们因为失去某个人或者某段关系而痛苦不已的时候,其实并不仅仅是事或人,而是成本付出造成的心理落差无法接受。。。
有时候你把什么放下了,不是因为突然就舍得了。而是因为任性够了,成熟多了,明白了一些可为,有些不可为。也就知道这一页该翻过去了。不是不留恋,而是没了以前的偏执。
解铃还须系铃人,自己设的局,只能自己走出来。瞬间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
今天阳光普照,暖和的很,好想出去走走,虽然,病情有些危言耸听,我还是安奈不住自己想飞的心。出去撒个欢、拍几张美美的照片,和乍暖还寒的春天来场约会。谁敢去?
我不想再看赫尔曼.黑塞的书了,我怕我的意志力不够坚强,太过悲惨,黑暗了。我怕我沉浸去了,很难出来。昨天听哲学大师的演讲那才叫博学。他说在不惑的年纪就不要都世界文学名著了。名著最后的结局都太过悲惨。你看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苦恼》
在俄国大都市彼得堡赶车的老车夫姚纳,身处社会底层,生活十分困苦,遭遇又很不幸,姚纳的妻子早己去世,新近又刚死了儿子,深沉的哀痛充塞着他的胸膛,急欲找一个人倾吐自己的悲伤。在一个大雪纷飞之夜,他一次又一次地向坐他马车的客人或遇见的普通人诉说,不是遭到侮辱就是遭到拒绝。在车水马龙的彼得堡,在川流不息的人流当中,竟然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把话说完,姚纳最后只能向同自己相依为命的小母马去诉苦吐怨。
社会现象就是如此,人和人的沟通很少,人们的冷漠无情。看不到一丝温暖。。年轻人应该是很有理想的。理想主义旁边就住着虚无主义。哪天理想幻灭的时候他就会否定一切,这也是为什么年轻人喜欢走极端的根源。因为理想也是个极端.它跟现实脱节了.
像英国一位小说家,专门写爱情小说的。用故事中的原话来说就是:请你爱我少一点,爱我久一点...这句话或许只有上了年纪的人才能听的懂。年轻人可能会说,不应该多一点吗?最好轰轰烈烈。就如奥运火炬一般。但是我们却忘了,船过水无痕,来的快,去的也快。人的感情是很特别的,人与人的来往就是要细水长流.
所以,中年人应该多读读哲学。把人生作为整体来思考,才能讲出道理。今天收获颇多。准备吃午饭了,虽然一点也没有饥饿感。不得不说,读书真的能当饭吃,你的精神愉悦了,整个人都是活力四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