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边的榕树上
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操场边的秋千上
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师的粉笔
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
等待着下课 等待着放学
等待游戏的童年……
每每听到这首歌,脑袋里就会不停着闪动我的童年记忆……
蓝天、白云、鸟飞,
青草、小溪、房屋。
一幕幕那么清晰又模糊,
一件件那么真实又好笑。
磁带里放着童年的歌,也放着我的故事,一起来逛一逛我的童年世界……
儿时的生活现在想起来都是碎片化的,那些个或长或短的记忆,就像是一首首的歌,刻录在一张张磁带里,一首首叠加成了曲,写在了磁带盒子上——童年!
童年的时光飞快,山脚下的田埂上蹦跳的影子,溪水里赤裸着抓鱼捕虾,教室里围在炕头上念字学写。一幕幕掠过心头,牵引着思绪进入到了那里……
四季变换几十年,唯独记忆留在了那,一桩桩,一件件,整齐的码着,让我随手翻出一盘,打开,播放……
最亲的陌生人
记忆开始有了存根我四岁,是在姥爷病危那年,清晰的记着姥爷在炕上靠着门板躺着,家里所有的亲人都回来看望,在平时感觉空旷的屋头,那天显得格外拥挤,炕的另一头坐着他的子孙后代们。
一个个到姥爷跟前,深情地看一看轻飘的摸一摸,轮到我时,姥爷问我吃不吃糖,我想都没想,说了声吃,结果换来的是一个弹脑门儿。不理解问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疼不疼已经忘记,只记得哭的跑回到母亲怀里,母亲也在那哭着!后来才知道是姥爷要走了,在和自己的孩子们最后告别!
那个时候怎能明白呢,只知道人多热闹,亲戚朋友的孩子们都在一起,玩呀,闹呀,快乐在大人们失去亲人的痛苦中……姥爷去了他向往的极乐国,在我记忆里只有那一句问话,和一个说疼不疼的弹脑门儿!其余就都是长大后长辈们口里的姥爷模样了,所以称之为我最亲的陌生人!
游乐场里成长
小的时候,村里没有交通工具,出行最多的就是靠一双脚丫子!父母亲都是老师,不在一个地方教学,母亲离的村里还近些,十几里路能隔三差五来回跑一趟。我小,路程不能完全走下来,还需要母亲抱着走,为了不让我这个“小负担”拖累母亲,也就自然被留到姥姥家生活了,这样的小伙伴们不少,也就成了儿时的玩伴!
儿时的游乐园也就自然的选在了这里!整个村子都是供我们玩乐的,房屋、街道、河流、田埂等等的道具!这里不需要考虑吃喝,不用干农活,只需要尽情的玩乐成长,撒丫子狂奔,同村里孩子们嘻笑打闹,上田埂,下河沟!渴了就去河里喝口水,冰冰凉,清甜口!累了就躺在河边大石头上听着河水涛涛,虫风鸟叫!饿了就都跑回各家找吃食!脑袋里存储下的都是快乐时光,也会偶尔想父母亲会哭把鼻子,不过也都是短暂的事件!
那个年代的玩具都是手工做或天然成,不比现在孩子玩的精细,不过可以负责任的说,乐趣一点不减。河床里形态各异的石头,田埂上各样农作物的根茎、果实,路边的粗枝烂叶都是女孩子们玩“过家家”的上好“建材”。
粗铁丝弯成一个直径三四十厘米的大环,手里拿一根粗铁丝顶头弯一个槽,“一个风火轮就做成了”,大一些的孩子才会掌握技巧,呼啦啦的你追我赶,从村这头跑到村那头,相互比试分个你赢我输。
我们小一些的孩子手里就是各种的手工小玩意了。牛、羊身上薅下来的毛,一团一团的裹在一起,做成拳头那么大,一个万能球就出来了。手巧的家长也会做一些木工玩具,车子、滑板,手枪、步枪……估计能想到的就都在我们的手里了。
今个去山坡上玩个“游击战”,明个在田埂里刨土挖坑一起盖个房,后个又在村头聚集,爬墙、上树、“对拐拐”(单腿站立,另一条腿弯曲用手举着,双方相互顶、挑、压)。抓一下会飞上树的鸡,撵一下没一点脾气的大黄牛,结伴而行的还有几家的大黄狗!日子一天天过,快乐的我们一天天长大!写不尽的玩乐,道不尽的快活!
无忧无虑的生活,无忧无虑的我们,娱乐场里快乐长大!
万能的母亲
母亲是教师,九十年代的课堂在我脑袋里完全和现在的大教室不一样,村里不用的几间房,中间隔开,一边是我们的起居生活场所,另一半就是大炕,炕上高低不一的放的几张左邻右舍凑借来的炕桌,中间的隔断墙上靠着一张大石板,用墨刷黑就是一张大黑板,孩子们手里也都有一块小小的石板,都是山上捡来各家父母给细心打磨出来的,再配上几把小石头磨出来的石笔。这就是小时候学习的环境,教学工具和教室的样子!
村子小,初中没有在村里设立,都在临近的乡里,要上学就要走读。剩下小学的和岁数不够大的也就都算小学生了,一共加起来十多个,就都在这大炕上。别看就一个老师,语数音体美,门门都涉及,都由母亲一人负责。背一背课文,唱一唱歌,加减乘除学一学,体力劳动出出汗,再去院子里找些树杈画个瓜,描个人影啥的,这就是所有课程,安排的看似随意。不听话的打一打,乖巧的夸一夸。到了中午,孩子们就打打闹闹的往家去了,细心些的在路上看到了就拾个柴火,捡个牛粪啥的,生火做饭也就能添些火力。
母亲这时又充当伙夫,生火做饭,那几年里吃喝不上,但母亲总能变得花样把各式各样的野菜做成可口的饭,供我们填饱肚子!印象里院里那几个棵榆钱树的叶子,山坡上杨树的叶子,田埂上的“苦苦菜”,还有路上那蛰人的荨麻草,都是上好的食材!
饭菜比不了现在的“山珍海味”,但都纯天然无添加。门前也有一小块地,就是土地贫瘠,收成不好,所以什么也要种,长出来什么吃什么,偶尔有些长的壮实的就都留下来换粮食了,歪瓜梨枣的就剩给自己个儿。这些个农活也都是母亲一人操持!教书、洗衣、做饭、下地干农活,样样拿手,所以母亲在我眼里就是万能的,没有干不了的事!如今依旧是万能的……母亲就还和以前的样子似的,身体健朗!
专学的父亲
父亲教书的地方离家远了些,印象里就很少见到人影,偶尔回趟家也都只是关心学习方面,问好好学了没,念了多少课文了,学会多少字了!其他内容不会过问的,幼小的脑袋里本就装着玩乐,哪里可以容的下不想做的事呢。父亲这么一问就不情愿了,所以也就主观性的把父亲屏蔽,不想开心以外的杂事!
上小学前一年,父亲带着我在县城上了一年的幼儿园,一下子感觉时间在快进,所有的都那么陌生。房屋街道变样了,道路不再是泥泞不堪,房子整齐美观了许多,还能看到高楼!穿着变样了,一个个的光鲜亮丽,也就个别几个孩子陪我这样土里土气的穿扮,补丁衣服,塑料鞋!吃喝零食也到处都是,大一些的供销社,小一些的街边小摊,三分钱一个的三角饼,两分钱一袋的“唐僧肉”,一分钱一根的大冰棍儿!琳琅满目的吃食、车水马龙的街道、存满了我那颗小小的脑袋!
后来上小学,父母就都在一起了,为了我们上学,租了房,县城不比村里,处处都用钱,生火做饭水暖电,吃喝拉撒米面油,光景本就不好,为了我们上学生活拮据也要硬扛着!上学那会调皮捣蛋,不好好学习,经常挨父亲批评,童年记忆里没有快乐时光,就只剩父亲眼里的学习、学习、学习,或许就是因为父亲严厉管教才对学习那么不喜爱!现在想来,真心不懂父母望之成龙的心呐!
父亲在我们儿时的记忆里严厉不随和!一心只说学习,一个像样的玩具都不成让玩过。也就是应为这些,让我小小的记忆里把他贴上了标签,刻意的逃避学习,假装疏远他。现在看来,父亲的严厉管教是好的,只是不会表达爱!只专不红的父亲也到年迈,柔和许多,我也接收到他的慈爱了!可爱可敬的父亲大人,祝愿您生龙活虎,快乐相伴!
带头大哥
哥哥在我童年记忆里一直是平和的存在,时而有影,时而飘散。为什么这么说呢,太小没有多少记忆,就不大记得了,大了些就随着孩子们群里头一起玩耍打闹成一片,也就发现不了别样,不显得特别!顶多就是带头大哥,好几个里头的其中之一,也能觉知到他的存在!
再大些就是哥哥上小学时,搬家到了另一个村里,母亲陪伴我们兄弟俩。哥哥上学,我和村里孩子们玩,快到放学的时间就会去校门口等,铁门高耸,院子里整齐的码放着几间教室,教室里传声阵阵,犹如美妙的旋律此起彼伏飘荡开来,伴随着远处的鸡鸣狗叫声一起涌进了耳朵里像极了一场盛世的交响乐!
每每铁门外有人聚集,村里鸡呀狗呀,也来到这里凑热闹!有一只大公鸡是这一群里的老大,看谁不爽就上去啄一口,有时候还会伤及无辜的小孩子们!印象里我们这些个孩子个头也就多它一半,还是老让这只大公鸡欺负的四下散开,有的被吓哭,有的还击反被啄!大人们看到了,就给一脚!就这么一来二去下课铃也响了,就看那院里乌泱泱一片冲出来,开门老大爷都惊着了,腿脚麻溜的躲过这一群饿急眼的“狼”!
没几分钟功夫,门口原本热闹着的样子,现在只剩下浮尘慢慢下落的影子了,电光火石间仿佛梦游了一番!
后记
录音带的曲子一首首放着,带子一盘盘换,记录了太多美好,太多回忆。那些个痛苦的,不开心的,仿佛也在时间的长河里被冲刷加上了色调,最后变成开心快乐的片段,刻录在带子里了。
童年,天真无邪,快乐无边,无忧无虑,这些个中美好,也都成为了童年时代的奢侈品。长大后,身周围无形的多了一层层的膜,包裹着、缠绕着踉跄前行,就像是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模样,看不清,摸不准!
我们终将长大,管它道路泥泞。
我们终将老死,守住自己内心。
任它江湖险恶,我自谨言慎行!
磁带机里放着的是我童年的歌,旋律或许不入你耳,感激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