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里,闺女结婚之后,和娘家便是亲戚关系。所以女婿到了丈母娘家,丈母娘一般都是以礼相待,俨然在接待一位贵宾。
女婿心理上,得到了空前的满足感。丈母娘家对女婿的要求,几乎就只剩下了一条:只要对俺们闺女好就行了。
丈母娘到了女婿家,也深知自己是个外人,客随主便的礼貌,还是有的。女婿只需略表客气,大家都能相处融洽。
反观婆媳关系,情况就太不一样了。
媳妇嫁过来,那就是过了门的“自己人”。婆家对媳妇的要求是:为这个家操心那是天经地义。出力,乃至要出大力(生儿育女,照顾公婆)。
但这个自己人有点特殊,吃苦耐劳的事,要抢在前面,而享受尊重与待遇的时候,排在最后,发言权是万万没有的,这个时候她就是个“外人”。媳妇的心理上,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挣扎感。
婆婆对媳妇的态度呢?表面上母女一般,而本质上是使唤的大丫鬟。再穷酸的家庭里的婆婆,也不知哪里来的这个底气。就差看着不顺眼,抬手就打上去了。
而一向自己夫妻关系不好的婆婆,态度上、心理上还可能当媳妇是“情敌”。
所以这婆媳关系如何能融洽得了?
歪打正着,传统文化里丈母娘与女婿之间的界限感、分寸感,反而有了借鉴意义。现实中,长辈和晚辈的相处若都能如此,估计千古难题——婆媳关系,就有解了。
也难怪,现在婚后能长久带娃的,一般都是丈母娘。
事实胜于雄辩啊,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婆媳关系作为家庭关系破坏力大的落后生产关系,是该被丈母娘与女婿关系模式取而代之了。
你们同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