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写吧

      颜莹在《从教改实践走向成果表达》第一节“重拾教育写作”中,引导我们重新审视教师教育写作的价值。

        长期以来,教师多将自身定位为“教书育人的实践者”,认为研究与写作是理论工作者的专属,与自己关联不大。这种角色认知的偏差,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教师开展研究和写作的内在动力。同时,由于缺乏系统的学术训练,教师在写作时往往难以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性思考,常感到挫败与困难。这使得多数教师的写作处于被动和功利状态,很少将其视为表达交流的需求,或是自身专业发展、个体生命成长的必需。

        事实上,教师应兼具教育教学的“实践者”与“研究者”双重身份:既需扎根实践,也需具备理论高度;既可以主动收集分析信息、持续反思改进教学,也能针对教育现场的现实问题展开探索研究。

      而写作对教师的意义正体现在这一过程中:

        它能帮助教师梳理、表达在教育现场长期积淀的实践智慧,将个体经验转化为可公开、可交流的成果;

        无论何种形式的教育写作,都为教师提供了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契机与途径,让个体经验得以被认识、理解、实践和推广,最终实现自身成长与助力他人成长的双重价值。

        就我个人实践而言,长期的教育写作让我逐渐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个例总结规律,形成独立思考。在写作中,我会对案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对问题原因的分析也更深入,这不仅为日后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可借鉴的模板,更推动着自身专业能力的持续提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