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点亮时代新征程

202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80载。曾经的战火硝烟虽已散去,但伟大抗战精神穿越时空,熠熠生辉。它承载着先辈们的热血与牺牲,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藏。当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需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转化为推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信仰、厚植为民情怀,用实干担当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书写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崭新篇章。

一、以史为鉴,筑牢信仰之基

伟大抗战精神,蕴含着中华儿女对国家和民族的坚定信仰。在那艰苦卓绝的14年抗战岁月里,无数仁人志士在党的引领下,怀着对正义事业的执着追求,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他们坚信,只要团结一心、顽强抗争,定能迎来胜利曙光。正是这份信仰,支撑着中华民族在极端困境中坚守,最终赢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如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党员干部作为时代发展的中坚力量,更要从抗战历史中汲取信仰的力量。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抗战精神与新时代思想的内在联系,将对历史的尊重转化为对理想信念的坚守。把每一次党史学习教育当作精神洗礼,从先烈们的英勇事迹中感悟信仰的力量,时刻保持政治清醒,坚定政治立场。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始终做到信仰如磐、意志如铁,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行。

二、心怀人民,践行使命担当

人民群众是抗战胜利的坚实根基。抗战时期,全国人民同仇敌忾,不分前方后方,不分男女老少,都以自己的方式为抗战贡献力量。“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生动展现了人民群众为了国家和民族无私奉献的伟大情怀。在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员干部要传承和弘扬抗战时期的人民情怀,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把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在解决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上,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多为群众谋福利,多为百姓解难题,用实际行动诠释“人民至上”的理念,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砥砺奋进,书写时代新篇

抗战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用顽强意志和不懈奋斗换来的。面对武装到牙齿的侵略者,中国军民毫不畏惧,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血战到底的决心,克服重重困难,最终赢得胜利。这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宝贵财富。新时代的征程上,虽然没有了战争的硝烟,但我们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从科技创新的“卡脖子”难题,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力;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任,到乡村振兴的艰巨任务,每一项都需要我们付出巨大努力。党员干部要把抗战精神融入工作实践,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舍我其谁”的担当,积极投身到各项事业中。在科技创新领域,勇于探索未知,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积极推动产业升级,优化营商环境;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带领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共同富裕。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真抓实干、拼搏奋进,在各自岗位上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