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做准备一次重要的考试,好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上面,刚开始搜集了很多已经通过前辈的经验,然后顺着他们的思路,找到对应的教学老师和内容,跟着视频学习。不过由于章节太多,需要记忆数据、表格多达几百个,因而,总觉得这样的学习方法不够有针对性,学习效率不够高。所以,带着这样的疑问,仔细寻找出路。
许岑的教程
首先我想到了许岑的学习方法,过去他确实做出了不少成绩,一定程度也说明这些方法能奏效。许岑把自己的学习方法概括成为6个方面,找到适合你的学习方法、拖延症的确诊和治疗、衣食住行上训练专注力、直奔大师、给自己制造反馈和突破学习的瓶颈。
学习不同的知识、技能,有不一样的学习方法,学习乐器的方法就和学习数学的方法非常不同,哪些方面对应付一门很难的考试有帮助呢?
1.目标的切割。
就像前面提到的,这么考试涉及到知识很多,而且要求是记忆并灵活应用,所以,把通过考试的大目标,分解为掌握22个模块,再进一步细分,10个左右的高频考点模块和其余非重点模块。
把宏观不可控的目标,细分成了实实在在的任务,学习过程就变得容易多了,让心里觉得这些内容是可以掌握的。
2.制造反馈
学习过程如果自己完全沉浸其中,不断地看书、看视频、记笔记,个人觉得这个效果不会太好,缺少了反馈的过程。
职业考试,就是为了看你对规定和法规的掌握情况,通过一些问题来检验,就是一种非常不错的反馈。
学习一个章节之后,就做几个习题,然后校对正确答案,不过掌握的好不好,就一目了然了。
3.把任务严峻化
我是一个很会拖延、偷懒的人,只要没被逼到最后一刻,总是提不起兴趣好好做事情,就像今天是28号,交作业的最后时刻,才打开电脑,手指在键盘上飞舞。
在币乎日更写作的时候,也是类似的情况,每天13点30分发文,我总是在最后几分钟把文章匆匆写完。没有任何屯文的计划,因为写不出来。
为了尽快掌握要学的内容,计划每个月给自己做一次模拟考试,时间设定在每月月底最后一个周日。一旦定下了时间,任务就会变得严峻,学习效率也会很大的提高。
为何,有些人看似能够轻易掌握一些很难的技能,而有些人总是尝试之后,就“知难而退”。
一个最根本的原因:人往往低估学习一项技能所需要的重复次数。
重复,是从笨拙到熟练境界的唯一通路。
任何一项技能,都不是表面看到的那个技能本身,其实是多个子技能配合起来使用的结果,例如注册会计师,是数学、语言理解、经济学、企业管理、税务、法律等多个子技能配合而成。
重复,练习的就是子技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当你清楚地看到基础一步步稳固的时候,自信就会随之而来,就会相信重复练习,必然能够达成想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