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很开心看到《玩具总动员》能够继续延续下去。
皮克斯原本是准备把《玩具3》作为整个系列的终结,不过最终只是胡迪和安迪故事的结局,而“胡迪自身的存在危机还没有解决”,所以在经历了三次跳票后,我们在2019年终于等来了这个超级老IP的第四部。
迥然于前三部,第四部已经不再是单纯地描述童真,导演在反派出场时多次运用的“jump scare”手法已经给坐在荧幕前拿着爆米花准备舒舒服服享受动画电影的观众们一个大大的“惊喜”,但更为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用更多哲学化的元素去描绘成长。
与其说是玩具们的成长,不如说是褪去童真走向成熟的大人们所要经历的成长。
玩具总动员伴随了他们的成长。
1995年《玩具总动员1》上映,原本深受小主人喜爱的玩具——牛仔胡迪遇上了新成员——太空骑警巴斯光年,两个人在争夺小主人的过程中建立了珍贵的友谊,《玩具》的第一代cp就此诞生。颇耐人寻味的是,巴斯光年本来以为自己是个来自外太空,注定要拯救地球的领袖,最后发现自己只不过是千万个一模一样巴斯光年之中普普通通的一个。而胡迪,自认为自己是安迪最喜欢的玩具,第一次在一个会发光,会说话的玩具面前感觉到了失宠的危机。
我们真实的自己却不是预想中的自己。
1999年《玩具2》上映,我七岁,看完了《狮子王》还不会哭,在经纬哥家里第一次见到了太空外星人的玩具,还不知道什么叫爱什么叫喜欢。这时候的胡迪被小主人抛弃,机缘巧合下落到了旧货商的手中有机会作为珍品被放到博物馆中展出。胡迪第一次意识到作为一个玩具,他最终会随着主人的长大被无情地抛弃。是离开不再爱自己的主人,还是和新同伴们一起享受万千宠爱?自己真实的身份是一个收藏品还是一个玩具?胡迪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安迪一定会长大,但是我不想错过陪伴他的每一刻。
人的身份决定了他的行为,爱从来不需要理由。
2010年《玩具3》上映,我17岁,准备高考,准备进入大学这个修行道场。安迪也已经十七岁,即将去往其他城市上大学。玩具们面临被抛弃的命运。他们辗转来到了一个幼儿园,不仅面临孩子们的折磨,也面临着抱抱熊罗素一手建立起来严酷的阶级制度。可能从这部开始,《玩具》系列就不再只是给孩子看的了。
它告诉你,这个世界并非只有美好的一面,正义在功利面前往往无法得到实现。少数人的利益往往不会是当权者考虑的事情。而玩具们,依然在固执地追寻自己的幸福——从他们一开始就认定的建立在主人之上的幸福。安迪最后把玩具们送给了邻居的邦妮,他一个个地向她介绍自己的玩具,依依不舍地把他们送给了邦妮。可是当邦妮想拿安迪的时候,安迪下意识地缩回了手,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
你是我的宝贝,即使长大后,有一天你不在我的身边了,但一定要知道,我还爱着你,除了时光,任何人也不能把这段记忆夺取。
到了《玩具4》,熟悉的cp——胡迪与巴斯光年消失了。与此同时,胡迪在故事一开始的式微之势就非常明显,以至于不得不在玩具们面前为不再关注自己的新主人强行刷存在感,巴斯光年则更惨,从一开始的核心之一,沦落到了三四部里的纯辅助(泪奔ing),他们不再是以前那对一起冒险的黄金搭档了,胡迪身边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独立,果敢,智慧的女性角色,牧羊女。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迪士尼的有意为之,这几年迪士尼动画中公主形象的变化正在体现女性在社会文化中的角色、地位的变化。从一开始软弱无助的睡美人、白雪公主,到2016年的《海洋奇缘》(这位波利尼西亚公主莫阿娜独自完成了自己拯救自己的旅途,没有王子、没有其他人,除了一位半人半神的大叔和一只鸡……),牧羊女也从一开始胡迪的附属品,到被无可奈何地不断转手,再到第四部里胡迪最最强力的好搭档,甚至比胡迪更具有英雄的气质与能力。
胡迪有自己的主人和归宿,而牧羊女一直在流浪,她选择的是勇敢面对这个真实而严酷的世界,不仅如此,她也逃离了必须寄人篱下的宿命,在旅途中她也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玩具也可以选择自己的主人。我说不清楚这种意义,不过可能对于一个玩具来说,离开自己一直依托的主人,就已经是种颠覆性的意义了吧。这种意义已经蕴含在了可以自由寻找意义的过程当中,而不是捆绑在自己的主人身上。
但是胡迪还没有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从第一部就隐隐有了些许迹象。他自卑,没有安全感,始终害怕别人取代自己,第二部里他迷惑于自己的两种身份不知道如何取舍,是陪伴孩子还是取悦观众?再到第三部里陷入了离开主人就没有幸福的怪圈,始终找不到人生的目标,而第四部,他已经彻底迷失了,因为原来的小主人已经不在了,他被送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家庭里。新主人邦妮不爱他,在玩具堆里完全冷落了他,而他也并不是像对安迪一样真心对邦妮好,哪怕是为了邦妮拼命守护那个主人用垃圾制造出来的”玩具叉叉“,但他付出的对象也只是过去主人留在邦妮身上残存的影子,他只是在出于一份单纯的责任——一份连他自己可能都解释不了的责任,仿佛那是证明他价值他存在的唯一方式。
胡迪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和活着的意义,但他无迹可寻。胡迪好像是无数个成年人的缩影,他们忙碌而疲惫,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不知道最终目标是什么,只是一次又一次为自己制定看似十分有价值的计划,但建立计划的根基是什么,不清楚。然后我们慢慢发现,胡迪没有那么强大,他不再能靠一己之力救出所有的玩具,反而成了众人的累赘。我们也真的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强大。
不过你得接受这一点。
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因为还有巴斯光年的存在。
真的,我超级爱巴斯,爱这个傻傻呆呆,愿意为自己朋友赴汤蹈火的山竹男孩,他一直在胡迪身边,给予他支持和帮助,永远没有变过,好像我们内心深处最初的真我,虽被社会迎头棒喝”你只不过是个玩具!“,虽从最崭新最先进玩具的神坛上跌落,但很快又重新振作,继续对真善美的追寻,对困难的坚韧,再到~对女牛仔翠丝一如既往的爱。
他是那个永远不变的陪伴在我们身边的灵魂,无论多久,只要愿意,你都能找到他。
那个声音会在我们最沮丧最失望的时候轻轻告诉我们,hey,还没有那么糟。
是他告诉安迪玩具的价值,是他给了安迪自信,是他鼓励安迪走出去,找到那个自由的自己。
于是我们看到胡迪,挣扎着,从自身的旧牢笼中艰难地站起来,开始直面自己的内心世界。我的身份是一个玩具,那么我的价值是什么,取决于什么,如果我的主人不爱我了,我还有价值吗?如果我失去了主人,我还有存在的意义吗?我还该继续留在这里吗?
玩具也有自己的人生需要探索,这可能也是胡迪最后离开自己心爱的伙伴们和牧羊女一起出走的原因(爱情嘛,占一小部分吧~)。牧羊女告诉胡迪,我们需要去帮助更多的玩具,不过那是牧羊女自己的人生,却不是胡迪的人生。
不过胡迪确实帮助了那个由垃圾制造出来的玩具“叉叉”,the lost toy,成为了一个the found toy。胡迪帮助叉叉找到了自我。他不是垃圾,而是小主人邦妮最最需要的玩具。影片里有一句台词(哎呀记不清了),大概意思是垃圾怎么像其他玩具一样活了呢?是啊,垃圾说到底并不是玩具,怎么会是活的呢?
因为邦妮在制造叉叉的一开始就赋予了他存在的意义——和胡迪们一样,作为一个玩具守护主人的使命,这也是胡迪在整部电影中一直在实践并且追寻的,当他怀有使命的时候,他就不再迷茫,义无反顾。
所以胡迪可以撑起整部影片的价值意义,而不是新加入的角色叉叉。因为叉叉的意义是被赋予,并且是胡迪一次又一次苦口婆心地耳提面命出来的。
前几天看完电影后,我一个人坐在电影院发呆。我们真的认识自己吗?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是真的吗?还是别人一次又一次重复告诉我并且试图让我相信的?
人有时候真的太像玩具了,自由却又不自由。有外人在的时候躺在地上装死,没人的时候就开始热热闹闹地去奔跑,去冒险,去探索这个世界,去找寻自己之所以为人的证据。
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