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对吗?
“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光看见苟且了,诗去哪里了?
996持续了半年多,休息了只想着看剧,已经半年多没完完整整读过一本书了,时间都去哪里了?
还记得高考前的你吗,上知天文,下至地理,对中国历史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可以说是知识的巅峰,现在呢?
一.为什么要读书
在中国偏僻的农村,记者去采访放羊倌,问"你长大后想干什么“,”娶媳妇“,”然后呢”,“生娃”,“娃出生之后呢”,“放羊”。
在距离农村不远处的城市,父亲要求自己的孩子背会《唐诗三百首》,孩子就是不愿意背,父亲告诉他,背不完,这个月不许玩ipad。孩子很不情愿的背完了。晚上,睡觉前,孩子悄悄溜进父亲房间,问爸爸:”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呀?“
爸爸叹了口气,摘下了眼睛,缓缓地叹了口气,说到:”孩子,我知道,你觉得唐诗离你很远,你不愿意背,你觉得读书没有用,还没ipad玩的过瘾。我想告诉你的是,在你现在看了没有用的东西,可能日后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我不要你以后变得多厉害,而是希望以后遇到机会的时候能有选择的权利。”
二.读书是为了什么
高三了,孩子月考又没考好,刚被妈妈骂哭了,难受的跑回了自己的房间。爸爸端着牛奶,蹑手蹑脚的走进孩子的房间。孩子看见爸爸进来了,擦了一把眼泪,啜泣声慢慢变小了。孩子带着哭腔,委屈的和爸爸说:“爸爸,我不想读书了,我想去创业。你看,乔布斯不是辍学去创业了嘛。远的不说,你看北大清华毕业的卖米线,卖烧饼的比比皆是,大学生毕业后进入公司一个接一个的猝死,我为啥还要这么努力考大学呢?干嘛不早点出门做生意呢?”
“孩子,每个人一生会遇到无数多的事,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解读出来不同的信息。郊外天气晴朗,花开了,对你来说是件好事,享受郊外的风景,对花粉过敏的人来说,这个就是个大灾难,对于会拍照的人来说这是天然的背景,有商业头脑的人可能会摘下来去卖。北大毕业的人去卖米线,这个市场上卖米线的人多了去了,为啥他们能被新闻报道出来,因为他在经营的过程中能够看出问题,并用最科学合理的方法解决经营过程中的问题,而那些辍学出来卖米线的人,只能靠着自己的辛苦劳作,维持着基本的营生。但有一点,不容置疑,现代学校教育,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创业成功的创一代,都提出一个概念,他学到的东西都是在学校外学到的东西,但是,他们的经历,他们的见识,决定了他们在面对一件事的时候能够看到机遇,并做出正确的选择。读书是为了让你能看到生活中潜藏的机遇。”
三.要怎样读书
上海书展最后一天,在中央大厅,郦波老师讲座结束后,提问环节,有人问:“老师,我听您讲王阳明,我对王阳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去看原著,我发现我看不懂,并且没有·很强烈的欲望看下去。”老师缓缓道来,“是因为你现在没有那个语言环境了,里面有一些生涩的东西现在都看不懂了了,现在教育是应试教育,一切考试是为了分数,但真正的读书,都是要学以致用的,当你真正把学到的东西内化以后,才算真的学会了。看不懂是因为现在对于文字要求没有那么高了,对于一些偏生涩的东西没有那么强的理解力了。”(大概好像就是这个意思,没有记全面)
大学毕业后,以为再也不用读书了,把书扔到九霄云外了。结果日子越过越浮躁,生活质量越来越低,工作效率越来渣,经常受到领导批评。后来,重新开始读书,学会了快速阅读。让自己更多的时间静下来慢慢的思索,不沉迷于电子产品之中。但工作了开始读书,不是要为了分数而读书,而是要把学到的东西进行内化,真正运用到生活中才算真的学到,结果不会陪你开玩笑。
结语
生活不仅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诗和远方藏起来了,需要通过多读书来发现。
只有读了万卷书,才能有机会行万里路。
习惯了996,不如每天找点时间读读书,或许有机会选择965.
过了拿考试成绩说话的年代,读书不是做样子,结果不会和你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