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昨天晚上起,朋友圈的氛围开始变得诡异和本该严肃但不那么严肃。因为昨天傍晚的时候,北京市气象部门发布了一条天气预报:京津冀地区于12日将有一次区域性强降雨天气过程,大部分地区将出现大到暴雨,局地有大暴雨,此为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
后来,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和市气象局在晚上8点,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未来48小时,北京市山区发生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风险较高,请注意防范。
于是,朋友圈变成了这个样子:
公园该闭园的发闭园通知,公司该在家办公的也全都通知了员工。要不是我反应慢超市已经关门了,我一定得去买点食材,准备今天在家好好吃顿火锅,以表示我对这场大雨最起码的尊重。
可是,今天早上起床后,暴雨并没有如期而至,于是朋友圈纷纷出现了各种调侃,让我们来看看我搜集的,不全的合集:
不得不说,广大人民还是很有才华且理性的,不管是调侃还是真等雨,都表现出了较高水准。不急不躁,最多是吐槽一句“雨呢?”然而,不过是一个暴雨预警,怎么就让大家如此关注呢?接下来,我就一本正经地和大家说说这里面的门道。
天气预报,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不准”了
网络上有一个段子,比较能够代表很多人的感受:
终于把天气预报研究明白了。
暴雨,就是报道有雨,不一定能下!
大雨,就是大约有雨,不一定能下!
中雨,就是中午掉几个雨点!可能性还不大!
小雨,就是小心有雨,基本不能下!
阵雨,就是不一定哪一阵有雨!
通过这个段子,就足以看出来天气预报给大家带来的体验。我有个朋友和我说,他以前夏天几乎每次洗车都能赶上下雨。后来他开始关注天气预报,终于得到了一个规律:天气预报说有小雨,他就自己擦擦车,如果天气预报说大雨以上,他就会去店里给车来个全面的清洗。因为预报说小雨,要么不下,要么下很大;而一旦预报很严重,就一定不下。
虽说这也有一定的调侃因素在,但我们对天气预报的感受的确是:不准!至少没我们认为应该的,那么准。
这里面有一个好玩的事儿,就是“应该”。在我们的观念里,既然是预报,那我是需要根据你的预报调整自己行为的。你说今天有雨,那我出门是一套装备;你说今天高温,那我出门也要有防护措施的,避免中暑,如此种种。也就是说,预报有雨,就应该下雨;预报高温,那你气温就不能太低,这种观念在我们潜意识里默默地影响我们。
实际上,天气预报本来就是有准确率的。去年,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曾庆存院士介绍过,目前的3天预报,在全球范围可达70%-80%的准确率。如果是某个具体区域,准确率能高达80%。
但是,“天气预报达到‘十报九准’甚至‘十报十准’,目前来说不大可能。”曾庆存说,天气有偶然性,它不在人工实验室里,也不被人为控制,是预报总会有偏差。
这么一说,我们倒也容易理解,毕竟我们无法左右天气。但是你可能会说,那也不科学啊,为什么每次不准的时候,我周围的人也都觉得不准呢?它是真的不准吧?
要知道,即便是在同一个城市,每个具体区域的天气都会有差别的。如果是大型一些的城市,城西下大雨,城东也许还顶着大太阳呢。而当我们一旦处在那些天气预报没有预报好的区域,本来说下雨结果是个大晴天,我们就会说:“不准!”
与此同时,我们对同样觉得天气预报不准的信息,就会更加敏感。刷各种社交平台、新闻平台,看评论,就发现:咦?这么多人都觉得不准。而实际上,那些身在预报准确区域的人也许并没有发声,因为预报的就是实际的啊,没必要说出来啊;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即便是发声,说天气预报很准确,我们也是注意不到的,因为注意力全在“不准”上面了。
所以说,天气预报准确不准确,也是由多方面因素影响的。一是它本来就有准确率在,二是我们的主观体验,也会加重我们对它准确与否的评价倾向。
如果有风险因素在,那即便是“不准”,也是一定要预警的
拿北京来说,这些年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次预警了,蓝色橙色黄色各种色。但我自己比较庆幸的是,每次预警似乎都和我没啥关系。据我自己的经验来看,郊区通常容易比市内下得大,所以身在市区的人,就总会觉得不准确。但实际上,也许郊区雨大的位置已经有危险了。
而这种危险因素的苗头,一旦被发现,就一定要警示给我们。毕竟,8年前的那场大雨,现在想起来也还是很让人心有余悸,那是一场悲剧。
危险总是在不知不觉中降临,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记得那场大雨之后没几天,就有过一次降雨预警,公司提前下班了几个小时,地铁里几乎见不到人。
结果是,所有人都相安无事,雨也并没有预警当中大。但是,这能说是遗憾吗?只能说是万幸吧,万幸没有真如预警那样下起大雨,万幸没有让悲剧重来。
所以说,预警的目的,真的不是让它成为现实,而是如果它真的成了现实,可以我们尽可能不受到伤害。
当然,人们的调侃也并无恶意,不过是吐槽吐槽,放松放松心情罢了。而引起这么大讨论的原因,许是至少在北京,很少有过因为要降雨而关闭部分景点、建议公司放假或远程办公的情况吧。
我个人觉得,不论北京这场雨最后结果如何,都需要为气象部门点赞。及时为我们鸣响预警,总比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造成损失,要好得多。
你那里,下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