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百褶裙上有一百道褶痕等待跨越,向光世界里有一株植物正在向光生长。
合上《向光植物》這本書,內心依然迴旋激蕩著兩個字——青春。我行我素的青春,疼痛的青春,不被理解的青春,漸漸消逝的青春。我想,無論是誰品讀本書之後,大抵都有著對青春過往的回憶與懷念。青春時代的“喜歡”,無論之於同性或異性,都藏著那份羞澀與難以抑制的感動。戰戰兢兢地試探,心緒為佳人起伏波瀾......這一切都是讓我們多年后回憶起來會會心一笑和隱隱作痛的故事。
本書作者李屏瑤1984年生,台北蘆洲人,是一名文字工作者。她在採訪中提及寫這本書是想寫一個女同志不再自殺的故事。的確,提及同性戀這個不被社會倫理所認可的部分,人們有著太多歪曲的理解,正如書中提到“她的黑裙子,我的黑裙子,被燙得筆直尖銳的摺痕,女生與女生之間,一百道等待跨越的界限”,短短一句話亦表達著主人公面對主流觀念與自己內心的強烈碰撞。《向光植物》中的同性情感雖有波瀾,卻一直以青春洋溢的筆調訴說,不同以往描述同志的書那樣黯淡消極,整個故事還是充滿了暖融融的情感色彩。作者細膩地敘述了主人公“我”與小游學姐、小莫、小旻等人的青春故事,仿佛一個夏日的午後就足以帶我們回到那個穿著校服的年紀。本書還以第一視角寫出了主人公擁有敏感細膩的心思,堅定內心對愛的原則,像向光植物一樣,背對陰暗,向著陽光努力生長。
故事情節在平鋪直敘中不斷深入,人物關係也隨著時間的推進有所改變,人物心理亦有所改變。小說中敘述到“我”與小遊學姐、小莫、小旻四人同遊時,大家內心都帶著千絲萬縷的情緒,各不相同,卻都源於一個原因——單純的喜歡。似乎那些年的遲疑猶豫、猜忌懷疑、心生喜悅......都是因為喜歡,那份赤誠之心可以讓人不顧一切、奮不顧身,正如“我”與學姐的對話,“我還不確定我喜不喜歡女生,但是我覺得我喜歡你”,“只有覺得不行喔,要不顧一切的那種”。人物間的對話在平靜的基調中反而給人內心一擊,透過主人公細膩的心思展現了同性間真切與溫暖的情感,給彼此以慰藉。
在故事接近結尾處小莫因病去世,成為小說的重要轉折點,原本四人糾葛的情感,隨著小莫的離世陷入另一個境地,大家的內心也因為這件事有所觸動。主人公不再拘泥于懷疑學姐與小莫的關係,轉而關懷學姐,兩人關係逐漸破冰。小說最後以簡單的問話形式結尾,一個“回來”將所有情感全盤托出,讓人回憶整個故事,經歷了一遭后一切歸於平靜,不再像當年那麼稚嫩,卻依舊是當年那麼赤誠。
《向光植物》是作者李屏瑤的第一本書,也是單純美好地描繪同志內心的一本書,愿正青春或曾青春的你也能從書中看見青春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