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子原创&《我的学书心得》
文/颜克
爱上书法,就像一个从来不吃姜的人,突然爱上了吃姜,并且这种喜爱一发不可收拾。对于姜,以前从不入口,现在切成姜丝拌青椒做小凉菜,用醋腌成姜片儿,买姜糖,生吃,炒菜统统拿下。其实我学书法就像这个吃姜一样,姜一直在我的身边,以前讨厌,书法也在我的周围,之前我一直视而不见,或者一直在抗拒,现在接受了,发现如此挚爱。也想爱上一个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无论何时,爱是一切的根源,从开始想写书法就像上了瘾一样,早上起来,中午不睡觉写,晚上晚自习或者所有的空闲都要拿毛笔写上几个字,连我最喜欢的钢笔线描,也从用刚笔变成了用毛笔画,就是感受毛笔在纸上的感觉,焦浓重淡清,感受墨色,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然后开始恶补各种书法的知识,以前天天买插画书,画装饰画,买少儿美术书,研究少儿美术,现在开始买各种书法的书,字帖。还打印很多碑帖,大师作品欣赏,买毛笔,买宣纸,买墨汁……
其实我身边一直有书法大家,比如王昱先生,在魏碑领域可算是首屈一指;还有舞钢书协孙立主席,他的字品如人品,大家风范。隶书连续几届入国展的赵丰杰老师,我的同学李晓辉老师,我常常见到他们,但是只远远的看着,心生敬意,没有想过有一天也开始写字,还有我的入门导师李敦成先生,一个人好医生,好老师,还要感谢殷老师的引荐,遇见好老师,不走弯路。我刚开始写字打卡的时候,微友小波说要拜我为师,跟我学写字,我说开什么玩笑,我才是一个书法入门儿级的小学生,教不了徒弟。他说没关系,只要觅得一处宝地,开始写字就好,他觉得我的工作室比较有写字的氛围,我和他就这样开始每晚相约,还有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就开始一起写字了,以前的爬山,写作,聊天,喝茶,健身的时间,现在都为写字让步,妈妈都觉得我是着魔了,以前从来没见过我写字。
正儿八经对毛笔有感觉,是得益于参加河南省书协的一个短训班,清明的假期,我早上四点起床,坐车去郑州参加省书协的培训,娄红卫老师,张利安老师,郑权老师,薛明辉老师,王昱老师,姜宝平老师,耿自礼老师,谢安钧老师,每位老师每天亲力亲为,手把手的指导学员,从简单的毛笔的认识到每个笔画的书写方法,真的没有一点架子,那几天很热,老师们满头大汗还不停的为学员指导示范。我每天的时间就是上课,写字,坐累了站着写,站累了坐下写,再累了就大教室里转一圈看看其他同学的。这次参加省培的有在校大学生,也有七八岁的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很认真的写了三天字,还有大师级别的五六十岁的人从外地赶来学习中原文化和书法,也有研究生,地市级会员,省书协会员,当然也可能有可能有像我一样的菜鸟,入门级别还不如小朋友的。三天的学习,几位大师亲自的指导让我对毛笔有了重新认识,感受到了某个字体的横,竖,点,撇,捺如何写,我报名魏碑组,王昱老师从一个点怎么写开始教我,真的是不厌其烦,我都不好意思了,老师还主动指导。每种字体如何去把控,如何临帖,临什么帖,真的让我受益匪浅。也坚定了我的学习之路和练习方法,方向。看到很多学员的作品都那么棒了,还那么努力,更坚定了我的信心。和同学们之间的学习交流也是进步,也认识了全国各地很多朋友,与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更有意义。
从郑州学习回来,正好赶上舞钢市举办备战12届国展平顶山重点作者短训班,当然我不是重点作者,非常感谢舞钢市书协孙立主席给我学习的机会,为书法家做好服务,先学做人再说学艺,收获更多。在这五天的课程中,每天有不同的领域的老师来讲课,陈高杰老师(草书)米启伟老师(行书)孙占生老师(隶书)刘根老师(篆书)郝国斌老师(楷书)然后就是在班主任陈高杰老师和孙立老师的带领下,实战,创作!晚自习老师点评几乎天天到十二点,早上6点起床吃完早餐就开始写字。这样高强度的集训还觉得时间不够用,五天时间一晃而过!我也跟着书法家一起练习楷书,感受行书,学习篆书……最后一天下午创作结束后,很多学员都对这次培训依依不舍,发表了很多感言!我觉得收获最大的应该是我,从菜鸟级别一下子和大师们拉近了距离!
这八天下来,对我产生了一次质的飞跃,对最开始毛笔都不会拿,到对书法深入骨髓的喜爱,然后再到自己对每个笔画和字体的初步了解,剩下的时间就是付出足够多的精力去学习,练习。
看到一首学书法的打油诗:
你不必因为喜欢书法,
而一定要成为书法家。
看看三千年的书法史,
你就应该知道,
真正的书法家其实很少。
你不必不练成高手不罢休,
武侠小说里全是练家子,
可高手总是那么几个
你不必五体兼备,
更不必书画印全能,
只要喜欢任何一体,
你都可以用一生来临习。
要知道李斯没写过楷书,
苏东坡也玩不起来狂草。
你不必为入不了中书协而烦恼,
入与不入,只隔着两次入展的距离,
但是真正的水平,
不一定只有展览才知道。
这和古代的科举一样,
很多失败者如今都是好汉。
你不必一定要办个展,
你只要写得好,熟悉的人都知道,
如果写的不好,天天展览也没人看,
即使有人捧场也大多是名利场上的外行。
你不必结交天下同道,
有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就好。
你不必天天发朋友圈,
你不必见人就炫耀,
甚至,你不必天天写字,
王羲之也一样,书法不是生命的全部。
颜真卿还曾忙着带兵抗击安史之乱。
你不必一定要个拜个名师,
你不必把一些名家看得太高,
见个面一定要合影留念,
多年之后,他们可能和你一样无名。
你不必因为有人叫你一声大师而高兴,
其实人家在骂你,
大师都死了,活着的都是虚伪的江湖骗子。
他们可以自称鼻祖,
他们也可以在女人体上反书,
但这些永远不是艺术。
你不必非要写大字,
写时,不必一定要哇哇怪叫,
写得好坏,和喊声大小无关。
我读过的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说过: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的时间。
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
我已经快40了,在郑州学习班的时候,老师还说,人到40不学艺,其实学习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挣得这份喜欢,平静,安静到老就足够。其实现在算算,抛开工作,家庭和其他杂事,一天能抽出两个小时写字真的不容易,两个小时,一年也就730个小时,那么一万小时也要13年之多。有几个人像齐白石一样到60多岁还能出名,其实我们与孩子相比已经错过了太多,但无论如何,学习最好的时间,一个是小学一年级,那么另外一个就是现在。现在我们坐在这里能开始写字,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说就足够了。在郑州上课的时候,薛老师说对于书法专业的学生,一天应该练习在十四个小时以上,那么对于一个书法家,一天写字也应该在八个小时以上,那么我们这种一天只能抽出两个小时的,或者两个小时都没有来写字的,只要不是什么天才,那也就是自娱自乐而已。
我的学生见我写字,说自己没有天赋,学书法是天赋重要还是勤奋重要,文征明为我们做出了典范。文征明天生愚笨,他是江南四才子中最笨的一个,但是他的书法造诣不仅超越了其他三人,在明代的书坛也是首屈一指。
他的书法远追晋唐,近学宋元,书法也呈现出多样化,但是他始终注重前人的法度。从早年那融合众家到中年的精巧,再到晚年的成熟稳重,他一生的书法经过三个阶段,可以说他的书法与他的勤奋是离不开的。
在江南四才子之中,唐伯虎少年就有了才名,而文征明直到晚年才在书画上有一定的声望。他在学习书法的时候自知愚笨,所以,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别人一遍能完成的事情,他需要数遍,甚至几十遍,他在这种习惯一直到晚年,在年近90的高龄,还在一丝不苟的练习小楷书法。
所以说文征明的书法道路,如果说有捷径的话,那么勤奋首当其冲,也有很多人在练习书法的时候感觉自己没有天赋,坚持不下来,所以放弃了书法。从文征明的书法道路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天赋并不是重要的,最主要的是持之以恒的心态,只要坚持,总有收获。
这种收获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是内省。
书法本来就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没有人拿起毛笔,就能成为书法家也,没有人拿起毛笔就写一手漂亮的书法,而是在不断的练习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有所进步。
比如我们熟知的王羲之,他有洗砚池的典故,再比如草书大家怀素芭蕉练字,这些都说明了,勤奋的重要性。
我们在练习书法的时候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以一个平常的心态面对书法,并且不间断的练习,总会有所收获。在这方面文征明已经为我们树立了典范,他并不聪明,但是书法造诣很高,这就是勤奋的结果。
我从拿笔开始写字,到现在也就一年多,算天数的话也就一百多天,两次投稿都入选,一次还获得优秀奖,200元奖金。虽然学书投入2000都不止,但那是对自己的鼓励。只要坚持下去,十年,二十年之后,无论有没有名利,或者到我80岁的时候还可以写字,就是最大的成就!
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其实我对于书法来说真的是一个小学生,但是对于书法的学习对我来说已经有了一个精神上的引领,也有一个正确的道路,有了一群有趣有意义又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也相信我能在今后一边坚持,一边和大家一起努力,尤其是今年假期疫情严重,不能出门,都宅在家为家乡做贡献,一支毛笔,一张纸,写字画画,消磨了大部分时间,安静充实,因为有战士在为人民负重前行,有国家强大的后盾,我们的生活才岁月静好!
为了喜欢,为了爱,为了书法,一起加油吧!
20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