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来到龙木湾前,一直忐忑。房子买了十多年,未来人。仅仅是13年初来此,收房交钱拿房门钥匙,开门看了一眼,放下东西即走。交给物业前台一把房门钥匙。前后不到半个小时。
未曾想,这一别离就是将近12年。
我曾无数次想,当时留下的崭新的一套厨房用品很可能已经不见了。出发前网约好的业主司机彭师傅热情接站把车开到了小区楼下。我到物业办理了水电卡等入住手续。
房门的锁已是生涩,手推脚踢地开了房门。厨具还在,甚至当时带的一把新剪刀也还在,什么都没丢。
瞬间眼含泪水:当年父亲为我准备的这些东西全都在,只是我的父亲不在了。
隔了十多年的岁月,小区周围早已变迁不识,当年四周的土坷垃早已是绿荫成片。
那片海依旧在,揽怀着小区。就像一个历经千年却容颜未改的老人,默默注视着这里的一切,把世间的沧海桑田收进眼底。
很奇怪,在遥远北方工作生活的城市,永远是步履匆匆,那是战场。
可到了美好龙木湾,一切都放慢了。闲庭信步踱到沙滩,日出日落,阳光洒满了全身。
刚到小区的家,隔壁邻居是对友善的沈阳老人。可能他们也都好奇吧,十多年来从未进人的房子,今天突然的带着床垫铺盖卷,像逃难般的入住了。他们特意给我烧了杯开水。
马上打扫卫生。
过了几天,新家建设已初具成效,基本的生活已有保障。
我得以喘口气,看看周围的一切。
对门是一对湖南的老夫妻,孙姨和晏叔。
孙姨风风火火,身姿挺拔,步履轻快,根本看不出是位七十多的老人。那股麻溜劲儿,好像随时要撸起袖子准备去犁田。
真的没有一口饭是白吃的,进去的每一粒米都化作了蓬勃生机,湘妹子的热切劲儿完全在孙姨身上具像化了。
晏叔温和,动手能力极强,把阳台摆弄得妥妥贴贴的。
这对热情友善的老人是恩爱夫妻的典范,永远相敬如宾,体贴对方。他们俩都会说,碰到对方是缘分。
这对老夫妻应该是有故事的人,但脸上不见风霜。在他们身上,有的是岁月静好。
到了这个年纪,穿再艳丽的衣裳,带再美的头花。双眼往往像是炸了油条的老油,浑浊无光。但孙姨的眼睛甚至还有一股清亮,这是很难得的。
晚上,小区的商业街万象共存,我惊讶于东北人之多。
从外观看,大致能判断出。他们大多活得有劲儿,就像一瓶高度浓烈的白酒,热辣干脆,从不矫情。
有一晚上,在小吃店的餐椅上,听到几位东北人在聊天。
以为是听相声哩。
其中一大姐和对面容装精致的大姐说:“几天没见,你脸都瘦了。”
“她呀,就是脸小,身上可没见瘦。”那精致大姐身旁的大哥应声道。
“你咋不说心疼我,是累瘦的呢?”精致姐不满身边大哥的话。
大姐噗嗤一声笑了。对我们说他们俩是一对夫妻,来到美好龙湾,正在二次创业呢。
原来妻子在业主餐厅当服务员,大哥用自家车提供网约出租。
妻子说,在餐厅有点事做,不然闲着无聊。
是的,小区里的东北人,他们活得特别带劲儿,永远可以把生活摆弄得热气腾腾。
他们很酷,拿得起放得下,干净利索,不拖不欠。
来这里的第三天,我进了小区的旅游群,群主网名叫天华。每天都会组织很多旅游活动,联系各方导游,我猜想可能是二次创业做中介了吧。
来之前,我原以为来龙木湾居住的,都是“最美夕阳红”。
可看到的是,天华群主组织得井井有条,要求也说得明明白白,达人达己。
爷不愧是经历岁月的人,把人性里那点沟沟壑壑看得清清楚楚,想得透透彻彻。
真是廉颇老矣,尚能饭。仍可提枪上马,仍可撼动千军!
昨天傍晚,看到两位爸爸在海边陪伴着大约是上小学的孩子玩沙雕。
突然想起,这些爸爸在家里辅导孩子作业时,是否会像现在这样父慈子欢?还是鸡飞狗跳?
是否会对孩子先发表半小时的演讲,中心内容是自己当年如何会学习。
一道数学题,别人半小时还不会,他5分钟就做出来了。
写作文,篇篇被老师当成范文在全班朗读。作文本上好词好句被老师从头勾到尾。
想到这些,不经哑然失笑。也许只有此刻的海滩上,才有这样的父慈子欢吧。
在这里是不能急的,什么事都是慢慢来。快递送错地址了,电话告知,那叫一个慢悠悠。
急得我真想揪住小哥的肩膀使劲晃,把他脑子里的水全都晃出来。
当地人有句话,有什么好急的,你见过神仙着急吗?
也是,要不我们怎么会跨越山海聚在这里呢!
写于美好龙沐湾
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