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80尾、90鲜还在考虑结不结婚,生不生孩子,生孩前浪被三胎政策刺激得七荤八素。妈妈们仰天笑大:若来生再入华夏,绝不当女人。男人们一边放心地摸着空空的钱包一边叹息,政策没打到七寸,一夫多妻制就解决了。画外音,一妻多夫也是可以的。
当对痛苦、无奈的消解变成自我阉割的狂欢,嬉笑怒骂后我们要不要来看一看一直被忽略被遗忘的本质的问题?
孩子的存在对于父母的意义?
都在逐浪,表面的波涛卷着花儿地翻滚,随后也只剩了拍散的泡沫,深海依然沉静。
只有静下来,才听得到深海的声音。
从开头捋起,跟大多数人一样,咱当初生孩子只是随大溜,觉得结婚是人生中该做的事,生孩子也是,就好像这是一个程序,一个流程,得走完。大家都这么走,我也这么走。
于是乎,那个时候也算是大龄了吧,29岁,回老家陪我爸饭后散步,遇见我爸朋友,那位叔叔隔着老远地喊,还没生啊!两手一比划,我家女儿肚子都那么大了。我爸也不淡定了,回到家开始旁侧敲击。我直接说,这事你不要问了,生是会生的,但不是现在,也不会过很久,这两年吧。于是乎,两年后,生了哥哥。
没有想过,孩子对于父母的意义是什么。年龄到了、都结婚了成了生孩子这件事的最大指标。
再后来,一半清醒一半醉地又生了妹妹。这次生孩子参考的指标里增加了金钱、精力(谁带娃)、两个孩子更好的陪伴。这是不是就是大多数二胎爸妈的心路历程?
生娃几大指标:年龄、金钱、精力,陪伴意义,现在还增加了成长责任,因为几乎所有的声音都在说,孩子没培养好是为人父母最大的失败;当父母的无论有多成功孩子没培养好,他都是失败的。内忧外患,谁敢生?父母和孩子捆绑得越来越厉害,年轻人都不敢担此大任,不敢误了另一个生命的一生,也不愿意被另一个生命拖住了自己的一生。这里面有大大的误解,你可知道?
那我们到底为什么要生孩子呢?孩子对我们的意义何在呢?
请问自己这个问题,然后等脑子里、心里的声音,看有哪些声音。
是让我觉得荣耀?争光?
是担心自己老无所依希望有孩子养老?
是互相依靠陪伴?
还是,圆了自己人生的缺憾?
如果是,恐怕终究落空。因为,我们无法去驾驭另一个独立的意识;
因为孩子是我们生的,但不是我们的;
因为我们遗忘的、缺失的是我们自己的一部分,别人无法来补,补了也不是。
需要争光、担心无所托、害怕孤独以及未实现,皆是自己的“不能”,而我们由于种种信念无法去面对自己的“不能”,也看不见自己本有的“能”,于是寄托于孩子。于是,生不生、如何养的困与痛皆由此而生。
当困于生还是不生,就已经在照见,担心自己无法给与和满足别人的不能,和搞砸了人生的恐惧;
当痛如何养,也已经在照见,操心孩子的地方就是担心自己利益的地方,一对照便知。
“孩子”的存在,就是一面镜子,照见我们自己的一切。
谁不爱自己的孩子,要一直让无意识运作自己,让TA为自己的生命买单画圆吗?谁知那竟是画地为牢。一不小心,一直在为孩子买单。
本不必如此,也不须这样。
我们有误解,对人生的误解,对世界的误解。那形成了自己的害怕和痛苦,这份害怕和痛苦可以在其他地方转移、遮盖,用努力工作来掩饰,用金钱地位来装饰,用假装独立来回避,用各种人设来自我催眠,或者求得安慰来视而不见。但是,一旦遭遇“孩子”这个命题,就无法逃避,躲不掉,绕不开。生不生,一胎、二胎、三胎,总有一个结点戳中你,痛苦显现。
因为你忘了,但灵魂还记得,这是你们选的路,让孩子来照见你的误解,以及由误解诞生的害怕和痛苦。而最终藉由此,重获力量,重现光芒,重回所是。
越回避,越照见,早和迟的差别。
如果你能把人生看作一场生命的体验,你能把这一生看作长长旅行中的一段,这段旅程的目的地是找回遗忘的你,要面对的终将面对,该放下的终须放下,或许你就开始有了答案。
愿你是寻找归途的勇者,来取这份等待已久的答案。
也愿你是一个幸运的前行者,穿越迷雾,不负这一世相约。
荔枝微课《重建·我的亲子关系》——唤醒我和孩子的生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