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这本书是作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哈佛大学所做的毕业演讲整理而成的,作者的鼎鼎大名为这本书增添了十足的分量,而内容的质量也完全对得起读者的期待。作者说,“我不能承诺这本书会给你带来任何简单的答案,你自己要全力以赴才能找到答案”,“我认为对于生活的基本问题并不存在所谓的特效药和快速解决的方法”,作者的坦诚和真实从一开始就吸引着我。
如何确定人生目标。这部分作者是放到结束语中写的,但是于我而言,却是最重要的起点,没有目标就谈不上战略、无所谓资源配置。一直以来,我不知道要如何确定人生目标,难度像小孩子“我想成为一名科学家”一样吗?又如何相信定下的目标就是正确的、实际的呢?这本书给了我答案。目标分为三部分:“画像”、强烈的认同感、标尺作用。比如,作者的人生目标就是:一个致力于帮助他人改善生活的人;一个善良、诚实、宽容、无私的丈夫、父亲和朋友;一个不仅仅是依赖上帝,更是相信上帝的人。于是我也在想,我想象中的自己应该是什么样子呢?作者说,这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从现在起,需要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思考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忠诚地、充满认同感地、坚定地走下去!
制定计划并且拥抱机遇。作者提出了动因理论,包括两个基本部分:基础因素和动力因素。基础因素是指地位、薪水、工作条件等,动力因素则是指有挑战性、获得认可、责任感、个人成长。之所以作此区分,是因为基础因素只能让我们不讨厌工作,但是动力因素却可以让我们热爱工作。作者说:“找到你喜爱的工作,你会发现这一生没有一天在工作。”那么,如何找到热爱的工作呢,作者提出了周密计划与偶然机会的平衡理论,就是说在追求目标的同时,积极拥抱偶然机遇,灵活调整战略,直到找到自己热爱的工作为止。如何判断偶然机遇是否值得冒险?如何确定哪种战略是最好的?作者提出了“发现——驱动计划”工具,实际就是验证前提假设(what has to prove true for this to work),当前提假设都得到验证后,这个工作才是真正可行的。
从现在开始陪伴家人。这一部分,我似乎看懂了,又似乎没有看懂。我还没有孩子,但是我也想在将来成为一个优秀的父亲,我知道这不是一条容易的道路,需要时间、精力、耐心、一定的水平和无限的爱,其中的甘与苦,也只有经历了才会懂得。我知道,以后我有了孩子的时候,我一定会回看这本书的。但是现在,我是父母的儿子、妻子的丈夫。我留给家人的时间太少。还记得之前,母亲打电话的时候问,“真的就这么忙吗?一周都不见一个电话”,我很不以为然,她不知道我在单位加班加点,不知道我下班回来还要学习,不知道我周末还要见朋友,我是真的没有时间打电话呀!而现在,我满心羞愧。那不叫忙呀,那是把家人的重要性一而再地排到了后面。我心里爱着他们,实际行动却南辕北辙。时光在流逝,而我丢失了什么?
不要在危险的边缘试探。最后一部分、也是最后一章,作者用不多地篇幅讲了远离犯罪。其实,很多人认为犯罪是与自己人生无关的,或许事实也确实如此。但是就像一艘船一样,无论多么华丽高大,不漏水永远是最重要的。我们必须要警醒,很少有人一开始就想犯罪,就像那些监狱里面的人,没有谁的人生一开始就是冲着监狱去的,但却是事与愿违。作者告诉我们要警惕边缘思考的陷阱,一开始边际成本可能很小,但是最终往往要付出完全成本。因此,永远不要迈出第一步,不要告诉自己仅此一次,因为“100的坚持要比98%的坚持更容易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