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媒体时代,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红遍社交网络的人是谁。
就像这两天,朋友圈突然被一篇《我叫范雨素》的文章刷屏。你大概不会想到,有一天你的生活会被一个育儿嫂支配。
文章很长,大概一万多字。
开头看起来看起来是一个人的自怨自艾:
“如果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那我一定是被匆忙装订的”
细细读下来,发现她的确有悲惨的资本。
出身贫寒,遇人不淑,独自带着女儿在北京闯荡,心怀梦想,却因为现实等等原因而一路颠沛流离,现在在一户人家做育儿嫂,似乎就是她生命最安稳的存在。
这无论如何看,都是一个社会底层人民的自述。
2
那么,范雨素为什么红?
有人从这篇文章里看到了自强,无论范雨素身处怎样的环境中。
她始终坚持阅读和写作,从小就培养的习惯帮助她在繁琐的日常里思考,并终究写出了这样平淡却感人肺腑的文字。
有人从她的文章里看到了对教育的思考。
范雨素在自己的悲惨命运之外,始终坚持给女儿提供她能够提供的最好的教学条件,从潘家园论斤买书给女儿看。
有人从这篇文章里看到了不敬业。
她擅自泄露雇主的隐私,违反了契约精神,并就此引发了一波大讨论……
无论如何,范雨素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霸占着话题榜。
我从这篇文章里看到的,是一个女性的倔强成长。
文章的题目就告诉了我们,这是一篇非常主观的陈述性文章。
她始终站在“我”的角度,讲述自己的家庭,自己的感悟,自己的成长。
她家境贫寒,幼时离家,遭遇家暴,遭遇重男轻女,遭遇生活的层层压迫。
而她始终咬住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无论顺境逆境,一直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就是阅读。
这篇笔触细腻平淡,读来感人的文章,正是她这么多年厚积薄发的产物。
无论它是否有争议,它所引起的讨论本身,就已经表明了它的成功。
一个人,不管如何始终坚持自己的爱好,这本身就足够让人钦佩。
而这份坚持,才成就了她,让她不再是芸芸众生中面目模糊的一个。
而是特立独行,让人能够记住的“范雨素。”
3
如果易地而处,你是范雨素,你是否能够像她一般,多年来一直坚持自己的喜好?
就算是在出租屋里,就算穷得快要吃不起饭,就算只是用废弃的稿纸,也依然一字一句记录自己的心情,坚持着创作?
很难。
大部分人,都在尘世里流浪放逐。
从一开始的雄心万丈,有棱有角,到最终被社会磨尽了光芒,成为了随波逐流面目模糊的那个。
你曾经的坚持,最终都毁于日常,耽于安稳,你曾经的喜欢,最终都被日复一日的“今天太累,明天再说”而永远被放逐在叫做“明天”的计划表里。
所以,范雨素的成功,是在提醒着我们一个残忍的事实。
如果一个人,经历了范雨素的经历,经历了“吃两个红薯也觉得很幸福”的穷苦也可以坚持做自己,你又为什么在比范雨素优越百倍的环境里,最终失去了自己的名字?
热爱说来简单,坚持却殊为不易。
要坚持一个爱好一天两天容易,难的却是坚持住每一个一天两天。
你必须始终心怀赤城,你必须始终铭记你的初衷。
你必须在每日的日常负累之下都还记得你的梦想。
你必须在纷乱的世界里选取你最爱的那一个。
你必须懂得去掉不必要的欲望,给自己做减法。
你必须懂得将目标化整为零。
就像范雨素在写的那个长篇那样,一天两天一月两月写不完,就每天写几百个字,列好框架,修修整整,在计划里不断调整和改变。
也许只有这样,在大家都记得范雨素这个名字的时候,你才能够让你的名字从芸芸众生中跳脱出来,也成为独一无二的那个。
她叫做范雨素,而你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