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父母内心渴望与孩子有一场深刻富有意义的交流对话,这意味着一定有很久时长没有了亲子交流对话。是什么原因让父母与孩子的对话交流变得日渐稀少呢?
孩子还是小的时候,一定会有那么一些年,口中不断的叫喊着“爸爸妈妈”,还一边走一边嘟囔着他的各种幻想故事。那时,作为父母的我们是怎样的呢?我们以为孩子说的都是不着边际的儿童臆想,或许还心生烦躁。
这是不是意味着,其实在于孩子的对话中,父母者充满了自私的欲望,其实是在满足自己活得真实的愿望。如果孩子说的不是我们想要得到的内容,我们就失去了耐心。
如果想要在孩子长大的时候,还愿意和老去的我们促膝长谈,就要在孩子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心用情倾听孩子述说的一切,无关乎真实,只是因为孩子开口言说。
天下没有一招必赢的招式,也就没有一个立竿见影的办法可以让孩子与我们吐露心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的是,与人相处是一个漫长的功夫,人与人的信任与链接更是缓慢。血缘关系并不是心理关系。生养了孩子,并不等于孩子就一定会与生养者建立心理链接。
如果想在孩子长成大孩子的时候,还会坐到我们的身旁,讲一讲每天的生活见闻,讲一讲日子里的喜怒哀乐。下面三点就要从孩子幼小时坚持下来。
首先,无论当下如何,只要孩子有交流表达的诉求,父母者都要给予积极的回应和倾听。且不可因为其它事物而粗暴的打断孩子甚至训斥孩子。今天父母的训斥,就是未来孩子长大时,他对老去父母的态度。
教育中有一种奇怪的轮回,我们带孩子长大,我们在老时又变成了孩子要照顾的孩子。今天我们怎么对待孩子,将来孩子怎么对待我们。
其次,无论孩子表达怎样的内容,都表示理解和接纳。孩子只有在感受到安全和自由空间里才会运用思维滔滔不绝的讲述他的生活。
生物者都是趋利避害,没有那个人愿意讨要批评和责罚。如果交流沟通意味着被打击和训斥,那么孩子凭什么要对父母打开心门。
最后,孩子是一个人,是人就要尊严。没有那个人愿意在他人面前裸奔。不要把亲子交流看成是孩子向父母暴露自己的秘密。亲子间的交流不是一问一答挖掘个人隐私的过程,而是彼此分享个人故事享受欢乐的时光。一个审问式的言语互动,这不是交流。
孩子长大了,懂得交流的对等性。交流的双方所谈内容深度是随着彼此的共同深入而展开的。没有父母的袒露,也就没有孩子的袒露,没有父母对生活深刻的分析和经验介绍,也就没有孩子对他生活的反思和总结。
“无为而有为”,告诉我们,父母不要带着任何功利目的开启亲子对话,功在平时,家庭生活中的亲子对话如同一日三餐,日常而已。不要在想打听孩子情况的时候,才期望有亲子交流,这种怀着明确目的的行动,不应该在家庭生活之中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