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是一名《炉石传说》玩家,虽然水平很差,永远十八永远热泪盈眶,但这并不影响我对这款游戏的喜爱。除了这款游戏的品质优秀之外,还有一点在于,有一个对我来说十分特别的人参与过这款游戏的制作,这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我一直在关注一个叫做哀绿的炉石选手,她算是我在这个地球上知道的第一个游戏女主播。不过这些年她跑去提升实力,在国内直播圈子里消失了一段时间,现如今她拿到世界第一女玩家的称号之后,又跑回来做直播了。
在她消失的一段时间里,我沉迷了陈一发。
哀绿和陈一发算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主播,但她们都算是相当成功的典型。虽说成功,可横向比较一下这两个人,却会发现她们成功背后的逻辑几乎没什么共同之处。哀绿和陈一发都玩《魔兽世界》。哀绿热衷于冲榜,执着于首杀。而陈一发呢,据她自己讲是种菜能种一整天。哀绿和陈一发都玩《炉石传说》。哀绿现在是世界第一女玩家。而陈一发呢,在永远十八永远热泪盈眶的时期就已经弃坑了。
这么看好像陈一发好像差得很远,但是,陈一发玩恐怖游戏,陈一发玩动作游戏,陈一发玩射击游戏,而且玩儿得……都不算赖。同时,陈一发有说不完的段子,讲不尽的道理,还有唱不完的歌。在受众面方面,陈一发明显要比哀绿更宽更广,看直播的人群中,相比较听歌听段子的人数,玩《炉石传说》的人数可要少太多了,这一点也体现在了她们两个的粉丝数量上。
那么问题就来了。
二、
人们总是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所以人们总结了很多有关如何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的方法,而这些方法往往来自于各位偶像的成名之路。谁取得的成绩好,谁说的话就是对的,我们就崇拜谁。好比很多做生意的人就把乔布斯、马云、马化腾呀讲过的话当成警世名言。这没什么问题,但如果两个很有成就的人讲的话完全不同,那么我们该听谁的。
好比这世上现在流行一种理论叫做“长板理论”,这种理论是针对“木桶理论”而提出的。所谓“木桶理论”是说,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跟最长的板没有关系,而是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板,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一下自己的“短板”,并且尽早补足它。相信这个理论在高考之前,很多人都被老师鸡汤过,意思是不要偏科,把劣势科目的分赶紧提上来。不过后来有人跟这个理论叫板,他们说“木桶理论”是工业化时代的理论,现在已经是全球互联网时代了,这个理论早就不适用了,现在应该遵循的是“长板理论”。
“长板理论”的意思是,我们并不需要太过在意自己的短板,并不需要花大精力把自己的各个方面都打磨得很好。相反的,我们需要保证的是自己是一块足够长的木板,接着我们需要通过寻找合作者的方式,找到那块能够补齐自己短板的合作方,这样即使我有短板,我依旧可以获得很大的收益。所以我们要做的是,不断打磨自己的长板,在一个领域做到最好,如果合作方无法补齐我的短板,那么我就去找另外的合作方。
相比较而言,这种做事的思路跟哀绿十分相似。由于够强,她可以参加站队,可以打比赛,可以做直播,她的长板够长,所以她不管跟谁合作都能有很好的成绩。
但是与之相反的,还有一种理论完全不同。
有一个蛮火的漫画叫做《呆伯特职场定律》,一连出了5本。这部系列漫画的作者叫作斯科特·亚当斯,他推荐人们的生活的方式就不是长板理论,而是提倡在两到三个领域,努力达到世界前25%的水平。由于世界上同时拥有两个能排在前25%的技能的人很少,如果能把这两个技能结合起来去做一件事情,就可能取得了不起的成就。他以他自己为例,他画画能力差不多是75分,编故事能力差不多也是75分,但是当他把这两个能力搅和在一起,就是呆伯特了。
财新的主编王烁也讲过类似的话。他提倡做智识的游牧民族,哪里水草丰美,就转场到哪里,用20%的时间去了解一个领域80%的知识,就足够了。
这个做事的思路就很陈一发,陈一发在唱歌,游戏,讲段子三个领域都达到了80分,所以她的直播间超级有趣,经常有意外的惊喜让人耳目一新。
三、
这个很有道理,那个也很有道理。但是具体到自己身上怎么办?我到底该相信哪一个?我需要鸡汤。
鸡汤说了,听从自己的内心。我是个如假包换的鸡汤写手,所以我也必须随波逐流地讲,你要听从自己的内心。
然而,我想说的跟随自己的内心可不是选择一边站队然后互怼,要么说专精一项的人就是傻逼,要么说广泛涉猎的人就是三心二意。虽然互相伤害的过程确实十分过瘾,但这样的结果确实没什么特别的好处,所以有时候有一个旁观者的心态确实会让自己少很多冲突。
要知道,所有的理论都有它的适用范围,所以在两个看起来都没有错的说法同时出现的时候,思考一下这两种说法的实施条件以及限制,可能要比互相伤害有意义的多。
好比实施哀绿式的“长板理论”,有一个必须的前提,就是我能够找到弥补我短板的合作伙伴。如果我找到长板的代价小于自己通过学习弥补短板的代价,那这个方式自然是划算的。提出这个理论的人就很清楚这一点,他说现在是全球互联网时代了,所以做事应当遵循“长板理论”了。这是因为互联网的本质是降低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成本,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成本降低了,所以我去寻找长板的代价确实可能小于自己通过学习弥补短板的代价,没毛病。
但是,既然“长板理论”有一个合作的前提,那么牵扯到合作,就必须要有合理固定的合作方式。合作是不可能没有障碍的,比方说两个人交流,起码需要用对方听的懂的语言;比方说做复杂一点工程,起码需要有共同的交接格式。那么“长板理论”这种活法的局限性就是合作。
然而,当一个事情有了固定的模式就会慢慢变得固化,其自由发挥的余地也就会变得越来越小。好比我公司早上10点上班,那么我早上10点就不能自由发挥地去干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否则那些跟我合作的小伙伴们就会十分困扰。也就是说,“长板理论”其实是通过牺牲一定的自由发挥而达成共赢。那么,如果我的工作非常依赖于自由发挥怎么办?好比文艺创作,好比公司高层的决策。如果做一切事情都做得非常死板,如果做一切事情都无法突破规矩的边框,讲道理,就很难有扩展和创新的可能性了。
而在这种情况下,陈一发式的广泛涉猎可能才是正确的选择。我把一切都搞到差不多的水平,再过高深的内容我能不搞就不搞了,我转过头去学新的知识。
这么做的好处在于,一个人跟自己的沟通成本几乎为零,而且基本不需要什么固定的合作标准。我吃饭的时候照样可以思考应该如何搭讪邻桌的大胸妹子,我上班的路上照样可以思考我今天晚上微信公众号到底更新些什么内容。而且与此同时,一个人只有在掌握了多个领域的知识技能之后,多个领域之间的知识才能相互碰撞,从而产生新的东西,获得创新的灵感,这个过程叫称之为跨界创新。
但是这种方式也有限制。如果我干的事情工作量实在太大,那么我不寻求合作的话,我一个很可能就得干死。别的行业不是特别清楚,我周围经常可以看到很多搞游戏的人,他们励志要做独立游戏制作人,成为下一个马库斯·佩尔森。于是作为一个程序员,他广泛涉猎,学美术、学文学、学编剧、学导演、学音乐。最后游戏没做出来,自己却学死在了半路上。
如果从这个角度再看,在那些需要合作的项目中,专精一项才是正确的选择。广泛涉猎?还是在把自己的长板建设好的前提下再去涉猎吧。只有当你的工作成果能够直接丢给你的合作伙伴们放心使用了,你们的项目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四、
孔子对君子有这样一句描述,叫做君子不器。意思是作为君子,千万不能把自己活得像是个器具那样,被某个东西给框定死了。孔子所谓的君子,其实讲的是优秀的人。在面对两种不同态度的时候,这个思想依旧很有指导意义。
一个人到底该用“长板理论”要求自己,还是该用广泛涉猎的方式要求自己?所谓君子不器,就是我不需要做什么事都“长板理论”,我也不需要做什么事都“广泛涉猎”。我没有必要用这样的规矩就把自己给限定死了。
好比我是个科研工作者,学物理的,这回总该是“长板理论”了吧,我必须把我的专业知识打磨到非常厉害。但是在其他方面呢?我是有自己生活的,我想要做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人,我希望我的生活是非常有趣多姿多彩的,于是,我在塑造自己的层面,我就不应该太执着于“长板理论”了。相反的,如果我平时既看一些动漫,又看一些电影,还看一些明星八卦,经常玩一些游戏,偶尔去一些地方旅行。那么我不管跟谁在一起,我都很容易找到都有共同的话题聊。即使很多东西我研究得并不是特别深,但这并不妨碍我知道一些东西,并且能够把话题聊下去。一个不无聊的人,那么离有趣也就不那么远了。
面对两种不同的态度,我们到底该以何种方式对待生活,或许还真得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跟着感觉走。但这种跟着感觉不是搞不清楚所以然,直接就拍着脑子赌命去了。而是用旁观的角度去搞清楚两种不同态度的适用范围以及利弊,接着问问自己,到底是想成为哀绿那样的,还是想成为陈一发那样的,最后再有理想有规划地跟着感觉走。
要想成为优秀的人,脑子就需要清楚,就算听从自己的内心,也是要有方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