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学英语的决定,随着圣诞假期与儿子的交流更加坚定起来。
把自己搞成个肌肉男,是儿子的自我要求,也是我对他的希望。我一直固执的认为,女孩子必须学舞蹈,男孩子必须练健身。几年来,儿子也曾发动过几次健身运动,但都没能坚持到“黎明”。他圣诞假期回来,也是他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假期,我们又谈到了这个问题,还特意看了施瓦辛格的《泵铁》,让人血往上涌,再次达成共识:健身,不能再拖了。
我觉得,学英语和练健身,颇有点相似,都是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都需要咬牙,都需要坚持,都是和自己“较劲”。
所以,我想和儿子来个“君子协定”,我学英语,他练健身,相互鼓励,互相监督,共同成长。
作为家长,我既没有矿,后院也没埋着钱罐子,倒是岁数越来越大,能够给予子女有价值的东西越来越少。比如在他的专业上,文科出身的我早已“无话可说”“无可奉告”,当然我对他的专业能力还是有信心的,万恶的资本家一百几十万的年薪肯定不是白给的。而在他专业之外,目前我尚有可为之处。比如他这次回来的半个月,就恶补了一通历史知识,目的是完善他的知识结构,力求“文理双全”。知识结构是价值体系的基础,而价值体系是人生的基石,决定着人生的走向。为了高效利用好这段时间,白天他自行安排,呼朋唤友,兼上网课。晚上归我们家人共享,我精选了几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和近二十节讲座视频,每天进行“炉边谈话”和“头脑风暴”,收获很大。
直接面对面的时间毕竟有限,如唐僧般的唠叨也不宜过长,对“言教”的实际效果必须有清醒认识。“身教”则是一种长久的、润物无声的激励方式,“带着老花镜学英语”,“知其不可而为之”,我想以此来塑造一个“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特别是,这种“身教”,这种“榜样”,不仅可以激励孩子,而且能够自我激励——既然自己把自己架上来啦,再难再苦也要扛下去,因为孩子们在眼睁睁的看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