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宜兴丁蜀镇
由泥土与火焰交织成的神奇之地
紫砂壶在中国的茶文化发展中,经过漫长的发展阶段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成为中国人生活中的一部分。紫砂艺术在一代代优秀陶艺家手中薪火相传,用崭新的艺术手法推动其向前发展。
——发展是必然,但,谨以此文,致敬那些我们终将失去的
一、 第一集 紫玉金砂 第一部分
本视频观看时长7分钟
内容简介 —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
1. 传说中宜兴紫砂土的由来。
2. 史俊棠(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先生讲述:“黄龙山紫砂矿 —— 被宜兴人视为最正宗的紫砂矿。”
小戴有补充
据悉,由于宜兴处于太湖西岸沿海地区,地势低洼。黄龙山的沉积岩物质形成后,曾一度沉在太湖底下,随后地壳发生了变化,打破了原来的分布状态。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黄龙山主体,实际上已经距山顶有60米以上,地质年代应该与蠡蜀、白宕等平原地区地下60米以下矿层相当。正由于此,黄龙山原矿才会与众不同。
黄龙山主力品种为紫泥、青灰泥、本山绿泥,矿料较老,砂性较重烧结温度较高。
为了保护生态,当地政府已经将黄龙山全部封闭。
小戴说
2003年年底开始,黄龙山所有矿井全部停产。2010年7月,为了挽回“紫砂风波”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当地政府又恢复了紫砂泥的有限开采。
3. 范泽锋(高级工艺美术师)讲述采矿,炼泥,烧窑过程。
致敬传统
视频展示为传统练泥方法。
现在练泥也会露天堆放自然风化,但整体炼制时间大大缩短。
也不再使用捶打的方式,而是直接进入真空练泥机。好处是:捶打不能保证将泥料中的空气完全打出,我们在制作过程中,就需要去挑小气泡,没有挑干净的烧制以后就会起泡。真空练泥机可以完全避免这种情况。
二、第一集 紫玉金砂 第二部分
本视频观看时长8分钟
内容简介
1. 贺云翱(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创始人)讲述:
紫砂透气性:砂与砂之间不够致密,所以我们做壶以后需要长时间的去刮壶身表面(上明针了胚),其实是对砂的重新进行的有序排列,调整砂的结构,把粗砂刮到深层,细砂刮到了表面,于是在表面形成了一个光亮的致密的保护层。
▲ 对透气性 和 明针使用 的解释到位,小戴为他打call。
2. 紫砂引起了西方轰动
3.尹建平(中国工艺美术师)讲解原矿的泥料,同样一种泥料,不同的火候可以烧制出不同颜色的成品。
4. 范泽锋(高级工艺美术师) 介绍龙窑点火仪式。
小戴说
很多朋友以为,我们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窑。
其实不是哒~!现在都有专门烧窑的地方,分为电窑、煤气窑(或叫推板窑),在丁蜀镇有很多座。每一顶窑烧出来的效果都不太一样。
具体可以看我以前的文章:
推板窑:实地展示,紫砂壶烧窑是这么烧的!
电窑:实地展示 — 电窑
5. 介绍陶祖公 - 范蠡和他老婆西施的故事。
三、第一集 紫玉金砂 第三部分
本视频观看时长10分钟
内容简介 — 人为壶之本,壶因人而美。
1. 吴永兵(古龙窑第29代传人)详解丁山独有的龙窑,以及龙窑烧制的独特性。
致敬传统
现在古龙窑一年只烧一次了,点火前会有这样一个点火仪式,但它其实已经不适合烧紫砂壶了,从视频里也可以看出来,烧的几乎都是花盆。默默地为龙窑点一根蜡。
2. 现代工艺进步,应运而出的各类新窑,烧窑时间缩短到几个小时
小戴说
目前最短的烧窑时间至少需要一天一夜的,几个小时太短啦~~
3. 追述紫砂的历史
小戴说:
这是一个工业化越发繁荣而冷清的年代。
匠人不易,有些消失的,那便是永远消失了。
对与错,成与败,
又有谁能断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