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叮当调》音频(万莉演唱)
荆州民歌《叮当调》 歌词
日头渐渐哟往哎下藏
梭里末子哟梭里末子哟喂哟
情姐出来收衣裳啊
梭里末子郎唉郎唉
梭里末子郎唉郎唉
郎唉郎唉梭里末子哟
郎在何哇奴的哥哥
叮子叮当子当叮子叮当子当
叮叮当当梭里末子哟
郎在何哇奴的哥哥
衣裳搭在哟肩哎膀上
梭里末子哟梭里末子哟喂哟
手扳竹竿往上扬啊
梭里末子郎唉郎唉
梭里末子郎唉郎唉
郎唉郎唉梭里末子哟
郎在何哇奴的哥哥
叮子叮当子当叮子叮当子当
叮叮当当梭里末子哟
郎在何哇奴的哥哥
手扳竹竿哟往哎上扬
梭里末子哟梭里末子哟喂哟
一收衣裳二看朗啊
梭里末子郎唉郎唉
梭里末子郎唉郎唉
郎唉郎唉梭里末子哟
郎在何哇奴的哥哥
叮子叮当子当叮子叮当子当
叮叮当当梭里末子哟
郎在何哇奴的哥哥
郎在何哇奴的哥哥
民歌是一种“民族根”、“民族魂”的文化载体,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历史,沉淀了人们所有的感情,展现了劳动的生活场景,如劳动号子类的歌曲,皆属此类。荆楚民歌深深扎根于群众生活的沃土之中,可以说根深叶茂、花繁果丰。
每一首民歌背后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包含了动人的民间故事。
荆楚大地历史上积累了多姿多彩的文化传统,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是流传至今的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流传至今的民歌,数量众多,品种齐全,题材丰富。
荆州是著名的历史古城,这里的人们爱好唱歌,不分男女老 幼开口均能演唱。这里有一句老话:不唱不喊,一天怎能到晚。
不 唱不说,一天怎能到黑。可见唱歌在人民的生产、生活中起着 多么大的作用。它直接伴随着劳动,推动和鼓舞生产。
荆州市荆州区马山镇,素以民歌之乡著称。这里曾经出土稀世文物越王勾践剑。悠久的历史、特定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民歌风格,被誉为荆州民歌的摇篮,在整个湖北民歌音乐宝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马山民歌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流传久远,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前后楚地的“扬歌”、“田歌”。
荆州马山 在我国南北方言的过渡地带,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其语言特征也具有 南北交融性特征。
说到马山民歌就不能不提马山民歌的五大调。“长的是喇叭,短的是唢呐,哩哩喇哩喇哟,吹的好悠雅。”就是一首广为传唱的马山民歌《喇叭调》,它的旋律十分动听。
如今,大多数的荆州人也只知道马山民歌有《喇叭调》,但其实马山民歌有五大调,分别是《喇叭调》、《伙计调》、《叮当调》、《嘚嘚调》、《哦火调》。
《叮当调》在唱的过程中会重复出现“叮叮当当”这样的衬词,因此有这样衬词的歌就叫《叮当调》,《叮当调》在荆州民歌中又称作小调,是一首典型的情歌。歌曲欢快活泼,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表现了江汉平原青年人对爱情的追求,以及对自己心上人的大胆表白。
那些具有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真切感人的缠绵情歌,在人们口中代代传唱,象山野的泉水滋润过多少青年男女孤寂的心灵。爱湖北的山歌,是爱她的媚而不俗,是爱她的清新芬芳,是爱她的旋律欢快活泼和言词风趣幽默。